云剪|视频人才缺百万,30秒完工的"AI编导"能替补吗?( 二 )


其次,模板填充制作短视频,包含了基础的音乐卡点,画面特效和精美转场,但这种解决方案得到的视频样式比较僵化,难以达成多样化和丰富性。
以及更早上线的幻灯片拼接方案,利用大量图文拼凑出短视频,但制作效果通常比较粗劣,效果难如人意。
如何解决上述痛点?
云剪技术团队发现,在视频生产流程里,存在大量重复劳动的环节,以最耗人力的剪辑环节为例,剪辑师拿到拍摄好的素材,匹配写好的脚本,之后再把素材里的废话、错字、停顿、语速等一一调整修正,美颜美化、调色调光等,最后才能剪成一个能用的短视频。
“很多环节,是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完成的”,项目负责人黄玉龙告诉《财经故事荟》。
2021年4月,经过观察与试错,项目组上线了支撑专业机构的云剪专业版,7月又推出了契合商家端应用的云剪电商版。
云剪电商版的使用门槛很低,商家只需输入素材——包括店铺头图视频、商品详情页等,整个过程完全自动,无需人工介入,云剪就能进行智能剪辑,快速生成短视频,大幅提升了短视频的生产效率。相比于传统视频创作工具如Finalcut、Premiere等,云剪的使用门槛更低。
纵观市场,B站的必剪、快手的快影、抖音的剪映这几年也相继问世。不过,这些工具主要适用于娱乐场景。
但云剪则以拉动转化为第一目标,通盘考虑“人、货、场”三要素,注重商品卖点和用户需求的匹配,在视频中抛出场景痛点,强化商品卖点,最终辅助用户消费决策,助攻商家提高营收转化。
比如,商家上传了连衣裙的素材,云剪会主动通过设问生成:“夏天穿连衣裙想遮肉?试试这款泡泡袖连衣裙吧“等文案。
再比如针对“日式米饭调料”,可以生成“天气热吃不下饭?拌饭料让你胃口大开!口感香醇好滋味!赶快加入购物车吧!”这样的视频。
云剪短视频工具还可以针对不同商品的不同卖点,匹配不同营销场景,实现话术文案、镜头语言、内容节奏、视频风格的多样化,以及为商家生成可供选择的多元化微脚本。
在传统短视频制作流程里,视频转化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编导个人能力。但风险在于,如果编导不具备流量思维,或者不了解商品属性和市场需求等,就会导致短视频转化效果差,商家营销费用打水漂。
云剪则基于多年积累的商品卖点分析、当下社会热点追踪等,生成相应的微脚本,以供编导、拍摄团队优中选优。
功能正在持续完善的云剪,逐渐成为品牌和商家降本增效的加速器。
如今,云剪电商版内测一月有余,已为5万多个商家提供服务,每天生产上万条商品短视频,其中在淘宝微详情场实现平均引导成交金额提升一倍有余。
对商家来说,高昂的短视频人力成本,也有望大幅缩减。以一个批量生产短视频的项目团队为例,原本需要配置5个剪辑师、1个编导、1个摄影师,但在应用云剪后,只需留下1位剪辑师,就能完成同等工作量,每月至少可以降低三四万的人力成本。
技术大闯关第一道关卡,是如何准确提取商品卖点,精准匹配消费场景,自动生成合适脚本,同时杜绝脚本平铺直叙,吸引力弱、风格不可控等痛点。
在短视频里,实现“人、货、场”的精准匹配并非易事。假设有500万商品,每个商品有20个属性,每个属性生成10个脚本,那就是500万×20×10,也就是说,可以组合出几十亿个脚本。这里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生成这几十亿个剧本。第二个挑战,是怎么保证几十亿脚本中没有错误,毕竟数据量级越大,一点点错误都会不断被放大。
为此,云剪项目团队构建了电商认知图谱,建模消费者诉求与商品多个属性之间的关系,使用了数千万语料进行预训练,在微调部分对生成脚本内容和形式进行针对性控制和持续优化,可生成更为通顺流畅,语义可控,吸引力强的短视频脚本。据悉,目前脚本的正确率可达到90%以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