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百度、小米都在造车,腾讯在造什么?( 三 )


阿里、百度、小米都在造车,腾讯在造什么?
文章插图
苹果Carplay用在法拉利上
拿最简单的地图导航来说,用以Carplay为首的投屏进行导航,本质上还是基于手机的通讯能力。无论是定位还是数据刷新,必然是不及一台满载各式各样摄像头、传感器、通讯模块的智能汽车。
钟学丹告诉虎嗅,“作为车上的服务,我们要提供有别于和手机完全一样的服务,如何利用车身的能力,使得用户能有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 阿里、百度、小米都在造车,腾讯在造什么?】腾讯智驾地图,就是最好的例子——简单来说,它是将高精度地图、ADAS 地图、标准导航地图从数据源上进行了统一融合,针对智能驾驶、辅助驾驶和人工驾驶,可自动切换符合场景需求的地图形态,希望使人工驾驶和机器驾驶的导航都更加准确流畅。
阿里、百度、小米都在造车,腾讯在造什么?
文章插图
腾讯智驾地图
要知道,标准导航地图、高精度地图、ADAS地图,其实是三个时代的产物,也是三种类型的产品。
标准导航地图,是给人看的普通导航地图,规划A点到B点的路径。在此基础上,腾讯更多的数据积累是在诸如,微信、QQ、美团、滴滴等主要的社交和生活类app上的地图服务。
高精度地图,是给机器看的高精地图,绝对精度通常在亚米级,相对精度甚至可以达到厘米级。包括像道路的拓扑关系、道路坡度、曲率等在内的信息,帮助车辆在智能驾驶时完成超前的规划。
ADAS地图,它是在标准导航地图基础上,以高精度、高鲜度ADAS数据更为详尽的表达现实世界复杂场景。但精度、要素丰富程度以及信息更新的频率上,都要低于高精度地图。
那么除了对智能驾驶的能力增强之外,“三图合一”最大的价值在哪?
官方的表述是这样的:通过智驾地图将腾讯丰富的生态服务和精确的地理位置匹配,并进行直观、可视化呈现;同时结合场景引擎的能力,对用户需求进行感知、预判,进行场景化的服务推荐,为汽车打开更多的使用场景、真正实现“个性化”的座舱体验。
钟学丹进一步解释道:“整车的演进和发展都是在融合趋势,一方面,自动驾驶是更好地服务车,帮助车完成驾驶和整体的体验改善,另一方面,座舱更多是面向用户交互、互动的维度。”
他认为,用户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不应该是割裂的。腾讯更希望,在自动驾驶所感知的场景和用户所感知的场景之间,保持有较好的一致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腾讯生态车联网TAI4.0升级了微信免密支付能力后,在支持免密支付的停车场,可以及时提醒用户开通,完成无感支付。同时,基于对车辆自身位置和车辆状态的识别,可以主动提醒用户进行加油、保养、洗车等操作,并结合微信免密支付。
据腾讯车联总经理王万新介绍,TAI4.0具备200个以上的开放接口,可支持从系统桌面、应用列表、定制皮肤、定制化运营等多个维度和智能座舱深度融合。在“腾讯小场景”上有100多个专为智能座舱环境打造的精品小场景,覆盖吃住行玩等方方面面,并支持基于场景识别和用户需求的判断。
腾讯生态车联网TAI已实现与35家车企合作,累计搭载超过700万辆汽车,最快可2个月实现生态上车。按照王万新的说法,腾讯实现了地理信息和腾讯丰富生态服务融合,可为用户提供“主动式场景化服务”,让用户经过的每一个点、每一条路线、每一片区域都能涌现“与我有关”的鲜活服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