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淘宝买菜,谁是宿敌?( 三 )


03
一场豪赌,下个十年
今年以来,十荟团业务停滞、橙心优选收缩,唱衰社区团购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不可否认的是,社区团购天然的流量基因,依旧吸引氪金玩家们前赴后继。
根据亿欧智库发布的《2021社区团购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为4000亿元,同比增长了45%,预计到2023年该规模将会增长到8000亿元左右。
事实上,买菜业务可大可小,如果单纯将其作为业务增长的一个单一端口,那么充其量是做了二道菜贩子的生意,空间有限。
拼多多|淘宝买菜,谁是宿敌?
文章插图
但在互联网大厂集体加码后,这条赛道反而折射出更多个“曲面”。
阿里选择淘菜菜入局社区团购,除开淘系需要一次自我证明之外,也是考虑到一线流量入口的命脉,毕竟,颠覆自身产业的,从来不是有相似基因的商业。
首先,社区团购自带流量体系,买菜作为用户生活的刚需场景,未来必然走向普适化,相比于淘宝、天猫等商业品的流量入口,民生服务窗口更具备战略意义。
从另一层面来说,社区团购天然的下沉优势,也能够为淘系生态进一步下探到下沉市场,提供一个更贴合一线服务的切入点,弥补淘宝在线下服务的短板。
其次,一城一店稳扎稳打的商业方式,规模上注定难与社区团购模式匹敌,阿里要想为新零售业态打通经脉,必定需在最后一公里的消费场景中,实现规模扩张效应,减轻前期的物流、供应链、人力、数字化服务带来的边际成本。
此外,社区团购具备线下超市的“微缩样板间”特征,运作依旧类似于商超,生鲜及食品作为“硬通货”引流,高利润的日用百货标品用来赚钱。
而等用户习惯性使用买菜平台进行消费后,平台的职能也不单单提供日常食物、生活用品,平台增值空间等同于一个“无租金”的虚拟商超。
社区团购不仅仅是一门卖菜生意,更是一场流量生意。
实际上,美团、拼多多、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们入局社区团购赛道,也并不是“惦记着几捆白菜的菜贩子”,而是为了社区团购背后庞大的线下流量和生活场景。
一旦用户习惯养成之后,社区团购卖菜的生意,即可衍生出更多适应“最后一公里”的商业形态,而这背后的核心指标,便是流量入口的掌控权,互联网商业,始终跳脱不开流量经济。
大环境趋严,烧钱补贴的流量密码也被动收紧,对于淘菜菜来说,想要在“两超多强”的阵营中立足,似乎也并不容易。
【 拼多多|淘宝买菜,谁是宿敌?】不过,淘菜菜或许也只是阿里社区生态的一个“试点”,毕竟,生鲜电商的尽头,未必是社区团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