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丽丽|内卷后的购物节:线上线下的对抗与融合
购物节数量增加、时间延长,对线下商家产生了更大冲击,同时却也让消费者的兴奋度下降。线上线下其实只是销售渠道的不同,时代对它们底层的要求是相似的。无论哪种渠道,有个性、有核心竞争力的,可以保持自己的步调,没有特色只能打价格战的,要么被卷,要么死亡。
文章插图
初秋的晋东南小城,街上的人熙熙攘攘,各个商家门口的大喇叭循环播放着各种打折信息,或是店员们直接站在椅子上大声招揽生意。
与街道上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部分店内门可罗雀,宽敞的服装店里只有零星三五个客户,转了一圈就空着手离开了,鞋店墙上挂满了各种商品,老板一个人孤独地坐在柜台后面玩手机,而家电卖场的销售人员更多时候,隔着过道开心地聊着天,一天内很少被顾客打断。
临近双11,热闹都是电商平台的,与线下商业似乎无关。10月20日,李佳琦的第1场双11直播开场,当天带货销量3615.81万件,销售额106.53亿元。直播结束后,李佳琦在微博上表示,当晚共计约2.5亿人次观看直播。“3、2、1,上链接”之后,成千上万人抢着下单,不少抢购失败的人觉得是手机或者网络不行,恨恨地发朋友圈说一定要换手机。
近几年,电商购物节越来越多,每一次的时间越来越长。很多小商户说,618和双11不死,线下就盘不活。难道线下和线上,就是如此冲突和水火不容吗?双11到底是谁的主场?线下生意还有活路吗?
没有主场的双十一
过去,我们经常将发明某个购物节的电商平台视为“主场作战”,双11是阿里的主场,618是京东的主场。现在,各平台都想趁着购物节分一杯羹,借购物节冲一冲销量。“双11、618已经不限于特定电商,几个平台都一样重视。竞争加剧,电商也内卷。”上海博盖咨询创始合伙人高剑锋认为。
除了参与的平台数量增加,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加速了主场概念的淡化。例如,购物节的时间从原来的1天,延长到加预售期超过20天;从原来的等零点秒杀,到十几天都可以付定金购买商品。人们决策期的延长,让购物节期间也有了比对的时间,与平时购物相差无几,再度抹平了平台之间的差异。
每个购物节周期延长同时,购物节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双11和618曾经很多年都是唯二的电商购物节,后来,淘宝的双12、唯品会的“419”、拼多多的“55”、快手的“616”、抖音的“818”等先后推出,再加上基本不断档的年货节、女神节、粉丝节等等,购物节的轮番轰炸,让厂商的底价基本已经都被探明,每个平台能从厂商获得的各种商品折扣都大同小异,除非平台自己补贴,否则优惠力度也相差不多。
主场不再明显,众多电商平台之间却依然有差异。今年双11购物节启动至今,阿里(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三大巨头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折扣力度最大、参与品类最多,各种有心人整理的excel满天飞,李佳琦带货GMV再创历史新高;抖音兴趣电商、快手信任电商等更像是凑热闹,没有太大声量;M2C模式的必要商城则按照以往的惯例和个性,压根没参与双十一。
如今电商平台不是在办购物节,就是在办购物节的路上。2009年第一届双11开始至今,电商购物节从1个变成N个,从单平台活动到几乎全平台参与,从1天到长达20多天,越来越卷。
最开始,活动时间短,消费者要抢零点秒杀,就要在平台之间做取舍,创造购物节的平台被默认是主场作战,优惠力度最大,比如京东是618的主场,淘宝天猫是双11的主场。现在,优惠的商品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零点秒杀被超长预售替代,主场的概念也就逐渐淡化。
推荐阅读
- 崔女士|李佳琦、薇娅销售额又创纪录!网友直呼不识数,你的钱包还好吗?
- 辛巴陷入争议,12亿销售额竟是“假冒伪劣”,崔磊揭秘其中奥义
- 有赞CTO崔玉松:私域流量是“一把手”工程,早期不要过度考核收入|36氪专访 | gmv
- 崔丹妮|对“苹果局长”玩直播,不该泼冷水
- 崔丹妮|延安“苹果局长”回应“天天玩快手”:没觉得丢脸
- 崔卫平|当年他第一个使用支付宝,被马云赠予1000万的特权,他现状如何
- 崔跃|带货达人各显神通 嵩县直播带货农特产品卖到海外多地
- 崔立慧|东营市农村电商与农业品牌创建高级研修班开班
- 崔克自行车怎么样?优缺点评测真实诉说!质量很好!
- 崔安潜|民间故事:崔安潜为清理盗贼,巧设离间计,第二天诸盗贼离开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