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当电商专业“科班生”迎战双十一:日销量破百万,永远追着热点跑( 四 )


“老师教给我们的东西,加上实践中得来的经验,这些都只能代表过去。因为你再继续往后走,肯定会到一个瓶颈期,因为行业可能已经变化了。”正因为此,在做店铺的时候,刘恒瑞往往会紧追行业的营销策略、营销方法、营销工具、运营思路。“把链接迭代,才能稳着往上走。稳了就代表在下滑,因为别人都在往上升。”
对刘恒瑞来说,“双十一”起着打响第一炮的作用。“双十一”做好了立马做“双十二”,要知道,10月、11月、12月、次年1月占据全年销售额的八成左右。“中间要关注因疫情发不了货的特殊地区,大雪天气的地区也要及时关注,还要应对客户下不了单、发不了货等各种问题。”
活动越到“大促”之际,越得关注库存的品质。“如果大促时的品质不行,店铺的链接就会受到影响。‘双十一’当天的客服要22~23个小时保持在线,轮岗上班。”对刘恒瑞而言,这个购物狂欢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专家观点:
警惕将电商“科班生”视作单一销售员
对于职业院校培养的“电商人才”,学校需要关注什么,学生会面临什么,如何打破职业瓶颈,克服后劲不足?学校能该提供给社会怎样的电商人才?
据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张修志介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设立于2001年,到今年刚好20周年。电子商务专业设立初期,曾经有过重“电子”还是重“商务”之争,电商专业的就业率曾经上过教育部低就业率“红榜”,目前基本认为电商专业是“管理”专业,应该以“商务”为主。
在张修志看来,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设置设置更加灵活,比较“接地气”,注重实践应用,主要是以“商务”为主,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这几年电商专业的招生和就业都比较“火爆”,这说明职业院校电商专业的人才培养比较符合市场需求。
山东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员张继明也认为,职业院校培养电商人才,利在于通过紧贴商业模式转变趋势、围绕电商市场需求培养实践能力强、上手迅速的电商人才。但弊处可能在于将电商简单化、狭隘化甚至矮化,将电商人才视作单一的销售人员,强调技术技能的同时,忽视现代劳动者综合素养的教育和训练,导致所培养的毕业生处于低端劳动力市场,发展空间狭小。
张修志同时担心,职业院校培养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较强,理论水平较弱,就业时上手快,但后劲不足,尤其是电商行业的发展特别快,毕业生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的速度大大受限。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的职业教育本科,通过长学制的学习,可以较好地解决高职学生理论不足、创新不强、潜力不大的问题。
“职业学院在培养电商人才时,应该立足于两个基本点,一是电子商务只是整个产业体系的微小部分,应该培养学生更加宽广的视野,能够立足于国内外产业调整来增强核心能力,二是重视学生的普通教育和通识教育,训练学生通识能力,比如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等。”
张继明同时指出,高校电商专业实用性、实践性强,高校要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和创业机会;同时,立德树人是各级各类教育的使命,高职院校的电商专业建设和电商人才培养不应忽视“育人”这条红线。只有具备优秀综合素养、具有创造精神和思维的学生才能适应多变的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
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