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To B迎来暖春:腾讯的产业互联网之路将如何走?


互联网|To B迎来暖春:腾讯的产业互联网之路将如何走?
文章插图
作者丨何思思
编辑丨周蕾
1994年,中国第一次连接国际互联网开始,我们就顺利地迈入了互联网时代,经历了从四大门户到搜索、从从搜索到社交化网络、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三大阶段。
纵观三大发展阶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互联网的服务群体大多是C端用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消费互联网。
但如今,消费互联网逐渐向产业互联网转变,并呈现不可逆转之势向前发展。 在整个大趋势的变化下,也使互联网企业的战略规划发生了质的飞跃。
其中,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表现最为明显。当下,它们纷纷选择调整战略,在确保To C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开始向To B转变。其中,腾讯作为To C的老兵,在产业互联网兴起之时,如何破局、立局、布局成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产业正在被网化,入「网」需深谋远虑
有人这样比喻“消费互联网如同沙滩捡贝壳,产业互联网更似深海采珍珠”。
我国产业互联网萌芽于2014年,并于2018年开始盛行。经过三年时间,产业互联网发展已经大有所为。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产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4万亿元;2030年,我国该规模将达到12.22万亿元。此外,我国产业互联网市场渗透率将进入大幅增长期。从目前的3%达到2025年的12%,并在2030年达到38%。
较消费互联网来说,产业互联网涉及的范围更广,立意更深,高度更高。但是,二者也并非泾渭分明、自成一派,两者不仅是并列关系,还有递进关系,并逐渐呈现融合之势。目前,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消费互联网,原因主要归结于三点:

  1. 人口红利迅速消失。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民数量增长速度首次开始下降,以及2018年微信月活跃用户量全球已突破10亿大关;
  2. 企业红利开始显现。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截止2018年底我国市场主体数量已达1.1亿户。其中,大多数企业均有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3.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数据量骤增,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出现和发展催生了新应用、新模式和新应用,产业互联网的价值快速显现。
  4. 消费互联网市场的暗淡,呈指数级增长的产业互联网市场,使BAT三大科技企业开始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方面转变。
一时间,产业互联网成为了BAT竞相争夺的新领地。如新零售领域,腾讯先后投资了家乐福、万达、海澜之家等多家线下零售商。阿里巴巴则先后与星巴克、冯氏零售、太古地产等达成战略合作,盒小马、亲橙里购物中心、淘宝心选、新零售茶馆等线下实体店相继开业......
对于互联网实战经验丰富的腾讯来说,当然也迎来了不小的困难挑战。
腾讯副总裁、腾讯智慧工业和服务业总裁李强告诉雷锋网,由于To B的营销策略和To C有很大差异,互联网公司在切入新领域时,并非大家想得那么容易,一方面需要向包括SAP、微软在内的国际To B的老厂、大厂学习,同时也需要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销售、研发体系,这样才能让公司的To B业务发展的更快
互联网To C领域的老兵,面对全新的To B产业互联网,腾讯如何破局、立局、布局?李强给出了答案,说明了腾讯进军To B助力实体经济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