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To B迎来暖春:腾讯的产业互联网之路将如何走?( 三 )
众所周知,中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拥有上百种工业门类,繁多复杂,并且由于各行业各细分领域的不同,需要的行业know-how也千差万别。
从工业制造业入手对互联网企业可谓是困难重重。李强表示,对于腾讯而言,更重要的是利用自身的优势,加之行业的理解,与生态合作伙伴构建解决方案。目的是让行业解决方案和平台具备更强的适配性,使得合作伙伴和客户能够快速地基于行业化平台或者解决方案构建它的应用。
首先,腾讯不会完整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这方面有包括树根互联、工业富联等具有丰富智能制造经验的企业去做,腾讯能做的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IoT平台让合作伙伴、客户更便捷地接入它的工具、仪器仪表、生产设备、交通工具等。
其次,腾讯提供运算平台或者PaaS平台让合作伙伴更方便的在上面搭建应用,并且把这个能力从装备制造、电子制造发展到能源、电力、交通等很多业务中去。
“不能既做平台又下场做复杂的应用,这是明确的界限,也是腾讯的定位。”
据了解,腾讯在人工智能和安全方面均有自己的实验室,并且在区块链方面也持续加大投入,每年会申请数千项AI专利权。但在业界看来,有知识产权往往是不够的,更多地是通过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与相关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合作,如腾讯和宁德时代合作,如何将人工智能识别应用于锂电池的检测;和上海商飞合作,如何用人工智能对复合型材料的缺陷进行检测等。
李强认为,在支持合作伙伴的同时,能让腾讯生态更加繁荣,使其能为不同领域的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比如腾讯的千帆计划,2020年与千帆合作的SaaS臻选厂商大概有150家,截止目前,这一数字增长到500家,覆盖70个赛道。
“腾讯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提供的是新基建基础设施能力,不会在每个细分行业做复杂的行业应用”李强特别强调道。
通过腾讯的To B 战略可以看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必须坚持共生共赢的“宽平台”,破除零和博弈的“窄平台”规则,走“去中心化”的开放之路。
总结
产业互联网将是未来十年的新蓝海,据相关数据显示,产业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在20万亿级以上。也有人分析,全球目前有40多万个万亿美元级产业集群可以与数字化结合。实现数字化转型,平均每年可以产生200亿美元的价值。
由此可见,互联网企业拥抱产业互联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无形之中给互联网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何破局,如何布局?将成为腾讯乃至其他想要入局产业互联网企业比重要考虑的问题。
推荐阅读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互联网时代|这5类商品尽量去实体店买,否则坑的还是自己!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 工具|企业微信新版本发布,腾讯产业互联网效率工具实现一体化
- 戴志康|对话互联网早期拓荒者:20年间,Loser、颠覆、繁荣的演化与未来
- 工信部|互联网的柏林墙即将倒掉,一个新时代的混沌从这周五开始!
- 快递市场|快递市场迎来改善契机!擅自将快递放至快递柜最高可罚3万
- 互联网时代|“新微信”诞生, 马化腾已正式确认, 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 巨头|互联网巨头请回答2022:裁员、抠门、开放、下沉、出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