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To B迎来暖春:腾讯的产业互联网之路将如何走?( 二 )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企业入局产业互联网的目的是助力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大多数人认为,由于互联网企业有着与生俱来的技术经验,发展产业互联网对他们来说,也是手到擒来的小事。殊不知,这类企业在发展产业互联网过程中也有着天然的壁垒。
一方面,我国亟需数字化转型的产业多而复杂,包括医疗、教育、交通、工业制造、零售等,另一方面,不同产业的差异所产生的数字化需求看似大相径庭却千差万别。这就极大地增加了互联网企业进军产业互联网的压力。
对于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新兵,腾讯可能没有强大的“基因”去做To B。但是从企业发展性质而言,其能做的就是从自身的技术优势出发。
据雷锋网了解,目前,腾讯已经搭建了最为完备的云基础设施,现有服务器数量超过百万台,为客户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底座;另外,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方面均有丰富的技术经验。
众所周知,连接一直是腾讯发展产业互联网特有的优势。无论是企业微信、小程序、还是支付等都可以作为连接用户的工具,完美地连接C端、B端和G端,企业与终端消费者,最重要的是,可以打通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C2B2C的闭环。
在连接和数字化协同层面,李强提到自己的亲身体验,“入职腾讯半年时间内,没有人给我做过任何的培训,几乎所有的业务处理,无论是预算审批、报价审批甚至是基于某项工作的讨论,都是通过微信和企业微信完成”。
同时,过去20多年来,腾讯积累的技术和生态能力,也让这家公司在To B赛道能够走的更稳健。数据显示,腾讯云已经联合了超9000家合作伙伴,在30多个行业推出了400多个联合解决方案,年营收破亿的合作伙伴达数十家,破千万的合作伙伴达数百家。
产业这张网,需走“去中心化”的开放之路
归根结底,产业互联网发展的主体是产业自身,互联网企业缺乏的是传统产业的发展经验。其更多的是将自身的与传统产业领域的优势形成有效互补,以少数股权投资或战略合作等方式融入其中,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助手,做好连接器、工具箱和生态共建者,共同打造一个繁荣共享的“数字生态共同体”。
在产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巨头往往选择先从自身的优势能力入手,不断深入,但是从产业赋能角度却是从不擅长且极其复杂的工业制造业入手。
【 互联网|To B迎来暖春:腾讯的产业互联网之路将如何走?】主要在于,中国制造业的数字转型是一个“道阻且长,但行之将至”的过程。数据显示,今年中国500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有249家,比去年增加了11家,占总数量的49.8%。而从数字化程度来看,超过50%的中国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尚处于单点试验和局部推广阶段。
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积极倡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从最初制造强国战略、到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及重要会议均会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进行部署。
对此,李强也做出了解释,在与消费、生活服务相关的行业,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传统制造领域,比如装备制造、能源、钢铁等方面,中国的数字化能力仍旧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而且差距仍然很大。
推荐阅读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互联网时代|这5类商品尽量去实体店买,否则坑的还是自己!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 工具|企业微信新版本发布,腾讯产业互联网效率工具实现一体化
- 戴志康|对话互联网早期拓荒者:20年间,Loser、颠覆、繁荣的演化与未来
- 工信部|互联网的柏林墙即将倒掉,一个新时代的混沌从这周五开始!
- 快递市场|快递市场迎来改善契机!擅自将快递放至快递柜最高可罚3万
- 互联网时代|“新微信”诞生, 马化腾已正式确认, 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 巨头|互联网巨头请回答2022:裁员、抠门、开放、下沉、出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