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没有用户规划,所有的增长都是鬼话( 三 )


对于这个问题,市场学中给出的答案是一个公式:
需求=欲望+购买力
欲望不等于需求,简单地说,能被支付的欲望才是需求,这即是诸多O2O公司失败的根源。
而在实战中,更好地对需求进行梳理,来自对用户目标达成理论(job-to-be-done,JTBD)的运用。所谓用户目标达成理论,其主要方式是将客户需求转换成清晰的场景和价值,从而完成客户需求的梳理与挖掘。
增长|没有用户规划,所有的增长都是鬼话
文章插图
(JTBD图,本图版权归作者所有)
比如小红书,其核心用户主要为高知女性。通常女性是家庭消费的核心采购者,因此小红书的用户首先有真实的购物需求,要购买化妆品、护肤品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加上一般在工作间隙、喝下午茶时等相对自在休闲的时间,也许是出于无聊,想要消磨时间(场景),同时又有优质的内容协助她们更好地“买买买”(动机)。
但是仅仅如此,小红书还不足以获取和留存更多的用户。小红书相较于其他内容平台,如抖音、快手,内容要更加优质。几乎你想到的关于母婴、成长、护肤、奢侈品、夫妻恋人相处、投资等所有女性关心的问题,小红书都有深度垂直的内容可以提供(痛点)。
同时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慢慢发现,她不仅可以在这里得到有价值的信息,还可以把自己的经验进行分享。小红书会花大力气优化内容的排版以保证颜值,优化推送逻辑以加强用户和精准内容的联系。小红书的用户甚至通过分享带货获取收入、创业。
以此往复,用户在小红书这个平台,既是用户,也是创业者,还可以是KOL,在单一的ID背后是多元身份的自我认同和标榜(晒点)。在使用小红书之后,用户不仅可以进行有效率的决策,还可以交朋友、消磨时间、赚钱,层出不穷的高质量内容让用户停不下来,形成瘾点(瘾点)。
可以说,目标用户达成理论是一个研究需求的实用方法论。企业应该时刻谨记:需求是客户之所以变成客户的根本原因,是增长的起点。
三、客户组合的设计小米、Zoom、Costco是怎么设计的?
从增长的维度,我们可以将客户分为五种:天使客户、基石客户、规模客户、利润客户以及长尾客户。
增长|没有用户规划,所有的增长都是鬼话
文章插图
(客户组合结构图,本图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五种客户的组合极其重要:

  1. 业务缺乏天使客户就很难进入市场;
  2. 而缺乏基石客户就难以形成坚实的成长底线,难以得到稳健的回报;
  3. 规模客户比基石客户多,相当于公司业务在主力目标市场上的客户群;
  4. 利润客户是客户组合中为企业创造利润一家的客户群;
  5. 而长尾客户指的是单个规模较小,群体总量庞大而由于数字连接形成的客户群,它们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头部,而在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上,长尾客户和规模客户在某些领域可能重合,它更指向数字经济下安德森所指向的互联网“长尾效应”的应用。
天使客户也是种子用户,是在品牌最初的阶段就认同企业,并且愿意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的人,也是企业在市场开发初期的第一批客户。
他们通常包容性极强,不会对产品有严苛的要求,但是如果产品与他们的预期相去甚远,他们会弃之如敝履。
天使客户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小米手机萌芽阶段的那批“超级发烧友”,他们来自MIUI论坛。
最开始,小米从论坛里找出1000人,让他们将自己的品牌手机刷成MIUI系统。最后完成这项任务的只有100人,而这100人就是小米最早的一批天使客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