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互联网最卷是周报

文章插图
编者按:本文转自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张琳 曹杨 冯晓亭 邓双琳 赵晨希 谢中秀 孔月昕 闫俊文,编辑谢中秀,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几位互联网员工在一起吐槽工作,周报必然是最热的话题,因为,其中藏着“卷王”。
很多公司都有周报,甚至日报、月报的汇报机制。作为管理工具,周报承载了工作梳理、成果展示和资源争取等作用,本是一个“优秀工具”。但如今,周报正逐渐成为了职场“内卷”的最佳载体。
“996、大小周,大家都说很卷,其实还好,毕竟是按工作时间给钱的。”一位大厂员工说,最卷的就是周报了,一个日常工作而已,如今成了一个竞技场。“以前,部门之间,分工不同,大家各干各的,没什么可比性。但有了周报,所有人都可以比一比了。”
据了解,周报的写作,也会影响公司领导对员工工作情况的评定,于是“干得好不如PPT做得好”等事情就发生了,现在互联网里的新顺口溜是:日/周/月报吹得好,薪资没烦恼。
在此背景下,员工开始攀比谁的周报字数多,谁的周报大而全。“别人写了1000多字,我也想写多点,最后写了3000多字。”“本来只是文字,后来渐渐多了图表,再后来还有图片。本来只有工作汇报,后来又加进去下周工作安排,还有工作反思。越来越冗长,花样也原来越多。”“据说,还有人把周报做成了视频。”
而且,因为周报通常是直接发送给领导,不会被同事看见,这让职场“心机党”有了可乘之机,明明是和同事协同完成的工作,却在周报中独揽功劳。除此以外,延后周报发送时间也成了表白自己加班工作的手段。
周报的确有其梳理、汇报工作的作用,但“内卷”之下的周报已经脱离本质,逐渐成为“打工人”的负担。有员工直言:“每周五什么都没时间做,一直在赶周报,分内工作都得搁置,就为了交周报,可笑。”
不少大厂也意识到了周报的副作用,并开始调整,2020年7月,有阿里员工在脉脉上欣喜地爆料:“周报取消!TL(team leader)需要发月报,但也不超过1000字!!”2021年5月,在第17个“阿里日”上,阿里董事局主席张勇也在回应员工时提及:“鼓励取消周报。”11月27日,一位阿里员工也告诉燃财经:“我们事业部现在不需要写周报,只写双周报。但其他部门同事,还有写的,可能是不同事业部的要求不同。”
本期小酒馆,我们找到了几位被日报/周报/月报裹挟的年轻人,他们或来自互联网大厂,或来自中小企业和传统企业,但都有着被周报支配的恐惧,主动或被动地“卷”了起来。他们中,有的工作时间摸鱼写周报,周末定时提交,以打造辛勤工作的假象;也有人因为日报过于简略被领导树立为反面教材,随后“不断学习”成为了公司日报“卷王”;还有人经历同事在周报中“抢夺”功劳,上演职场“宫心计”……
作为管理工具,周报也许不会像大小周一样被取消。毕竟在阿里传出取消周报的消息后,其他公司没有跟进。但只有让周报回到管理工具本身,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当管理层不仅仅通过周报衡量员工的能力,当年轻人不再浪费时间在这场职场表演上,这份周报才真的有意义。
周报成了同事间“宫心计”的角斗场
湾湾|25岁 快手员工
在互联网工作,最累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人际关系之间的拉扯,以及各种例会、周报等琐碎的小事,这些形而上的东西,将精力都消耗光了。
毕业后,我直接校招进入快手工作,去之前,就有互联网的师兄跟我说,快手内部的人际关系略复杂,管理体系和流程不够完善,明明很简单的一件事前后协调却要好几天,而且站会、周报这些小事也很磨人。
推荐阅读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美股|热门中概股美股盘前多数下跌,拼多多、京东等跌超2%
- 以旧换新|从创新产品到升级服务 京东电器年货节以“后背”担当谱写守护篇章
- 渠道|发力折叠屏 进军全渠道 京东与三星强化2022年战略合作
- 京东|京东:与三星签署2022年战略合作协议
- 互联网时代|这5类商品尽量去实体店买,否则坑的还是自己!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指数|恒生科技指数跌超1%,京东、B站跌超3%
- 银行信用卡|京东白条升级为“白条卡”只是“业务落地”?背后的业务逻辑究竟是什么?
- 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