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欧莱雅大战薇娅李佳琦,平台打算救谁?
关注并将「」设为星标
每天早 07 : 45 按时送达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如今电商直播带货非常爆火,几乎人人都可以参与到直播带货当中。与直播带货有联系的必然是主播、商家和平台。随着大主播的出现,大主播与商家、大主播与平台、平台与商家逐渐形成了一个合作对峙的关系。本文将从大主播、商家和平台三个视角分别介绍三者之间的联系。
全文共 2967 字,阅读需要 6 分钟
——————/ BEGIN /——————
薇娅李佳琦与欧莱雅等品牌方的矛盾在双十一中展露无疑,但一切矛盾爆发的原因都很简单,就是增长放缓。
如果平台/品牌/主播三者都处于一个爆发性增长的赛道中,那么即使有相互矛盾也会暂时被掩盖,皆大欢喜。而一旦蓝海变红海了,或者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内卷了,那么各种前期被掩盖的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今年双十一,只是个开始。
再把视角放宏观,电商消费市场成红海的原因不过就是产能过剩,乃至资本过剩,供给大于需求,商家端进入高强度的竞争,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但需要注意的是:商家端非常分散,而平台和大主播是消费者的代理人,相对集中,因此商家再谈判中存在弱势。
尽管整体是供大于求,但有些品牌凭借自身多年的品牌打造/技术积累,已经拥有独特的消费者号召力,而这种号召力能够让用户主动跟随,我们可以称之为“品牌力”。比如星巴克/麦当劳/耐克/可口可乐/茅台……以及欧莱雅。
【 商家|欧莱雅大战薇娅李佳琦,平台打算救谁?】在大品牌/大平台/大主播三者的对峙下,情况就变得有意思多了,我们一个一个说。
文章插图
先说平台方平台顾及的是整个生态的健康发展,但如果对比商家和主播,商家显然是更加重要的一边,原因很简单,交易平台上只有更多产品的供给,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来到,况且很多品牌商家是自带粉丝流量的,服务商家就是服务用户的一种手段。
这就说明平台和商家实质上是同一战线,主播也好/直播也罢,更多是平台的工具。
增长放缓,对于平台来说压力不小,特别是这种放缓由整个行业触达天花板导致的,也就是社会线上消费总体增长逐渐触达瓶颈,在总量上触顶。
那么平台要么就需要:找到新增量,但这很难,除非有大型产业变革让更多人走进电商,或者带来新消费场景。那么目前平台的思路可能是从线下零售/本地生活等传统经济中融入线上电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这也只是将线下消费一定程度上腾挪到了线上,纳入平台范畴,若从整个社会来看,消费依旧受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文化习惯(比如中国居民偏好储蓄)限制,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不可能突飞猛进。
平台要么就是:提高效率。简单来说就是少让中间商赚差价,增加平台的供需匹配效率,这样商家成本变低,商品价格就能降下来,低价就会让更多用户进行消费。
电商直播这件事打开了一定的新场景,因为用户会在直播间冲动消费,购买自己本来没想到要买的东西。
但这种新场景带来的新增量,会随着大众教育和消费者理性回归而逐渐减弱,冲动消费带来的增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我们现在不会特别强调直播带货的新场景/新增量这块。
我们更多会强调直播带货对交易的效率提升,主播代替消费者与品牌商议价,降低了碎片化的议价成本,提高了整体沟通和匹配效率。
推荐阅读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商家|网购衣服7天内退货被拒,女子多次反映未果,商家晒出数据打脸
- focus seller|销量增涨1500%!GMV翻3倍!是谁在加速中国跨境商家出海变现?
- 商家|淘宝禁止“好评返现”
- 天猫|电商行业怎么了?大批商家退出淘宝,4个原因很现实
- 淘宝|拼多多的东西为啥那么便宜?知情商家说出原因,满满都是“套路”
- 年货节|京东拼多多忙撒钱、阿里拼售后,电商巨头“春节大战”硝烟渐浓
- 内衣|电商家坦言这5类商品,最好去实体店买,否则吃亏的是自己!
- 注册商标|商家用“舟山带鱼”近似商标开网店被浙江舟山行业协会起诉
- 商家|戴珊上任“第一把火”:淘宝和天猫合体,利好中小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