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品牌创新论:折叠人群——「新社群」Tribe,让新消费品牌再飞一会(2)( 二 )


不做社群,未来将无商可做!——吴晓波
二、「新社群」——品牌与用户的融合的最高层那么,什么是「新社群」?
人自古都是群居动物,人类自有都在追求归属,无论是部落、宗教、国家、党派、社团,还是马斯洛的归属感。
在Z世代和Z时代效应加倍扩散下,“我们都想成为与众不同的人,但我们更想成为自己所在群体的中的那个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想要脱颖而出,但是我们也想和自己的社群一起。”
从这个角度而言,大家谈论的社群营销是Community,而品牌猿认为「新社群」应该是Tribe,为了更好理解二者的区别,我们从融合度的高低将品牌与用户关系分为五个层次。
1. 层级1、无融合——消费关系——流量关联度:有认知,低认可;轻连接,弱关系。
思维方式:消费者思维,流量思维,默认购买一次,以流量作为评估指标,与过去的渠道为王和高举高打没有本质区别。流量思维把消费者当做以各种方法来争夺注意力的目标对象,而非伙伴。
营销手段:红包补贴拉新,低价促销活动,广告洗脑等等。
典型代表:瑞幸咖啡、拼多多、屈臣氏、名创优品等。
2. 层级2、轻融合——服务关系——用户关联度:高认知,认可品牌的理念;有连接,优先选择品牌。
思维方式:用户思维,注重用户的需求感受和体验,持续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好产品好服务好体验)。
营销手段:定位、爆品,内容、种草,私域流量、直播电商、裂变等。
典型代表:MANNER咖啡、饿了么美团、网易严选会员、海底捞、盒马等。
备注:虽然这些品牌都有会员机制,但是会员门槛较低(付费),且对所有用户一视同仁, 更不要说宠爱老用户,他们不是真正意义的会员营销。
3. 层级3、中度融合——粉丝关系——会员关联程度:开始关注和追踪品牌,有黏性和忠诚;在没有新的吸引/刺激下持续选择品牌。
思维方式:经营用户,重视会员;从经营1000个用户,到专注一个用户卖1000次。
营销手段:会员营销、付费会员、微信群营销、微商等。
典型代表:亚马逊prime、开市客(Costco)、喜茶、京东plus,阿里88等。
备注:尽管很多品牌宣称是社群营销,建立微信群/线下活动群等,本质还是会员关系,核心是为了销售。
4. 层级4、高度融合——亲密伙伴关系——社群(Community)关联程度:认同品牌,主动传播;愿意参与品牌的活动和购买品牌的衍生物,不会轻易改变品牌习惯,信任品牌并有一定的归属感。
思维方式:社群运营,让其参与到品牌建设中。
营销手段:超级用户、互动营销,KOC、共创内容、参与感等。
典型代表:星巴克、三顿半、樊登读书、茑屋书店、爱彼迎、小米、B站。
备注:对于Community社群营销的品牌来说,产品销售不是核心指标,关键能否为会员提供文化、价值和意义,与用户建立深度联盟,让关系持续增值。
5. 层级5、一体化——同行者关系——「新社群」(Tribe)关联程度:信任品牌,愿意为品牌发声,积极参与品牌和社群建设;与品牌形成共同体,强归属。
思维方式:「聚集一群人做一件事,与成员一同成长」。
营销手段:圈层营销,分享权力,共建社群等。
典型代表:哈雷摩托、乐高、lululemon(露露柠檬)、蔚来、阿那亚、混沌大学。
备注:Tribe「新社群」是“聚集一群人做一件事”,而Community社群是“你推动或者引导一群人做一件事”。

俱乐部|品牌创新论:折叠人群——「新社群」Tribe,让新消费品牌再飞一会(2)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