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品牌创新论:折叠人群——「新社群」Tribe,让新消费品牌再飞一会(2)( 四 )


这些俱乐部大都不会对外开放,一般需要已有会员推荐入会还要经过委员会严格的审查,并且每年需要缴纳会费,因此为会员提供专属服务,是这类社群的基本义务。
第二,区隔和连接,共同价值观的形成。
「区隔」对于贵族俱乐部来说很重要,事实上,人类需要区隔,就像我们需要想办法超越区隔一样,没有边界就没有安全感。
首先,以兴趣和利益形成区隔,比如聚集高智商人群的“智慧圣殿”牛津剑桥俱乐部,比如热衷赚钱的东印度俱乐部,比如爱好探险的美国探险者俱乐部。
发展中,大量相同价值观的人聚集在一起,单一独立个体的价值观在群体中得到认同和加强,不断升级中形成了贵族俱乐部的共同价值观——「支持某件事」。
最后,越来越多认同这个理念的人走到一起——找到同类,并以价值观形成区隔,连接更加丰富,凝聚力不断升级。
第三,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
因为「支持某件事」,这就要求成员全方位的参与,或为兴趣爱好,或为一起赚钱,或为丰富生活,或为改变世界,在这种与同类一起行动中,他们互相赋能,共同成长,并与时代共进。
对新商业来说,互联型「社群」创建过程非常值得借鉴:共同发起,统一的价值观和崇高的事业,门槛和特权,互动机制为社交增值,鼓励创造支持创新。
将信仰型「社群」和互联型「社群」对比,会看到很多不同:比如价值观,信仰型社群更加伟大,互联型社群偏于事业;比如为成员赋能,前者从精神上为信徒赋能,后者重在共同成长;比如成员,前者期望所有人加入,后者只吸引相同价值观的人。
然而,当你研究三千年长存的宗教和三百年不散的贵族会员俱乐部的相同点,不难发现在他们长盛不衰的秘密中,有四个核心特征:
为成员赋能,助其生存和成长(身体、情绪、精神、连接、关系、利益等)——安全感!

  • 一致清晰的价值观,找到同类——归属感!
  • 分享权力,共建社群,共同成长——获得尊重!
  • 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实现自我!
再深度挖掘,这两个不同「社群」的四大核心特征正是「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模型」的完美展现:安全感+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
一个人愿意加入某个社群,或许是某种需要,心理和生理,精神和物质上,或许是社群为他能够赋能,都得到了一份安全感;但是他之所以愿意留下来,是因为这里找到了同类,有了归属感;当他们一起行动做某一件伟大的事情,这里定义了自己,实现了自己,从而真正融入成为一员。
换句话说,构建「社群」是一种很好地实现「马斯洛需求」的方法;甚至可以说,建立「社群」本身就是一个伟大而崇高的事业。
回到前文商业案例中,从品牌与用户的关系角度,以「归属」作为标准,那些伟大品牌的成长就有迹可循:
  • 1998年成立的lululemon,在2020年成为继耐克、阿迪之后全球第三大运动服饰品牌;其直营店坪效每平方米销售额高达1.7 万美元,仅次于苹果、墨菲(美国加油站)、蒂芙尼,位列全美零售业第四,服装零售业第一。
  • 2003年面临破产的乐高,却在2018年跻身世界品牌500强,成为创新和玩具的代名词,“2021全球最有价值的25大玩具品牌榜单”中,乐高玩具以53.97亿美元轻松蝉联榜单第一名。
  • 蔚来、小米、阿那亚…….

俱乐部|品牌创新论:折叠人群——「新社群」Tribe,让新消费品牌再飞一会(2)
文章插图
这些品牌以「用户场景」为入口,以「新社群」破局,就是品牌与用户关系深化带来的力量,可能也是下一个5年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和新常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