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抓住短视频的风口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工艺一般较为复杂,需要手工艺人们有极强的耐心和毅力。
以麦秸画为例。制作一幅麦秸画需要十几道工艺。首先,需要将麦秸秆从农田里收回来,经过晾晒、挑选,再截成段、剖成片状。之后,将多条麦秸粘在一起,做成麦秸画的“画布” 。
接着,要在纸上绘图,再用电烙铁做画笔,利用高温变化,呈现出明暗对比,之后剪成相应的图案,最后再装裱成完整作品。
经过这许多的步骤,一幅完整的麦秸画才算制作完成。
这其中的辛苦也不是外行人能想象的——在用电烙铁烫画时,电烙铁的木头柄也散热,拿的时间长了,手上都是泡。“即便这样也不能停,垫上一块布再继续烫。”杨丽丽称。
繁琐的工序意味着制作麦秸画很是耗费时间。“比如80cm×80cm大小的画,我一个人制作差不多需要半个月时间。”杨丽丽说。
另一边,银饰的制作过程也丝毫不简单。“比如说拉丝工艺,我们要将很粗的银条,慢慢地拉细,有的甚至要像头发丝一样细。”潘雪表示。这个拉丝过程需要很大的力气,但是也不能用蛮力,这其中的力度需要银匠师傅自己把握。
银饰外形做好之后,还要用花丝一圈一圈地填充进去。“这个步骤也非常考验人的耐心,如果其中一条断了,那就只能重新来。”而且,潘雪的力气不如男师傅们,有时候他们一锤两锤就能解决事情,她要很多次才能完成。
潘雪做过最费时间的饰品,是一件璎珞,耗时一个月才制作完成。
文章插图
(图 / 璎珞饰品)
除了制作工艺繁琐,年轻的手工匠人们还面临着另一个相同的难题——推广。
之前,很多传统手工作品不被大众所熟知,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太多宣传渠道,以及传统手工匠人害怕手艺外泄,不愿意使用短视频等现代传播技术。
当年轻人进入这一行后,他们开始大胆尝试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乘上短视频和直播的快车,传统手工作品也得以出圈。
回到家乡的第一年,杨丽丽错过了旅游黄金期,没有什么订单。后来,她尝试运营快手号,效果很快显现出来。2018年11月,视频做的稍有起色,她也接到了不少订单。
她通过短视频接到的第一个订单,来自广州省佛山市的一家电器公司,对方定做了梅、兰、竹、菊4幅作品,单价均在两三千元。
后来,杨丽丽才得知,对方是要开年会,要寻找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当做伴手礼送给合作的外国企业。收到第一批作品后,对方又订了40多幅。
也是这笔订单,让杨丽丽拥有了信心。第二年,她又接到北京梅地亚酒店的一笔订单,交易量高达200多幅,对方同样是根据短视频找来的。
文章插图
(图 / 麦秸画)
作为第一批试水短视频的人,年轻匠人们也在不断摸索流量密码。
“刚开始我们不知道大家喜欢看什么,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形式来呈现我们的手艺。”潘雪表示。
最开始,潘雪的短视频模式是由一个小故事引入,再加银饰的制作过程,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后来,她改成类似于李子柒那样的视频,在呈现银饰制作过程的同时,给银饰赋予一种意义,比如在银镯上刻羽毛等。
很多传统工艺不被年轻人接受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潮”。
像麦秸画,很多作品都是以花鸟鱼、牡丹、荷花等这些寓意好,又比较贴近生活的题材为主,但这并不是年轻人所喜爱的形象。
如今,年轻的手工匠人们无疑更懂得同龄人的喜好。杨丽丽允许客户定制,她看到很多消费者会定制自己的头像,或者定制喜欢的明星、电影形象等。
推荐阅读
- 品牌方|面对Z世代消费者,传统品牌如何重获新生?
- 大数据|马云“预言”成真了?传统电商在慢慢淘汰,新购物模式已经兴起
- 跨境电商|市商务局服务传统电商企业转型
- 淄川区: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破解传统产业转型难关|“有解思维”看淄博? | 企业
- 直播间|汽车后市场、工业品类等传统线下行业如何线上破局?来听听这些大V的经验
- 中国传统文化|“形神双修”才能让“国潮”永远潮下去
- 金融科技|金融科技的下一站
- 产业|传统裘皮产业搭上电商快车:肃宁举办“双十二”裘皮电商购物节
- 马云|马云“预言”成真?全新购物模式已经上线,传统电商将淘汰?
- 传统燃油车|看待理想的方式,看待现实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