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供应链危机催生新生意:“集装箱盲盒”,年入百万不是梦

《中国经济周刊》 采访人员 周瑞峰 编译
欧美的商店买不到商品,亚洲生产厂家闭门歇业,货轮又把苏伊士运河堵了。似乎每天都有供应链危机的报道。许多企业在挣扎中求存。但危机也催生了新生意。

货物|供应链危机催生新生意:“集装箱盲盒”,年入百万不是梦
文章插图
(截图来源:彭博社)
在英国菲利克斯托港附近的Pentalver装卸场,一架起重机高举着抓手,举向一堆五颜六色的集装箱。起重机抓住最上面的集装箱,哐当一声把它扔在地上。一名身穿橙色安全背心的工人俯下身来,伴随着一阵刺耳的火花,锯开了密封门闩的螺栓。
门开了,22岁的杰克·斯林走上前,向里面张望。想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
斯林是一名货物救助买家。他的公司JSCargo & Freight Disposal收购了一些集装箱,里面装满了航运公司想要处理的废弃货物。
货物救助近来生意兴隆。物流公司DSV的高管尼尔斯?拉森表示,全球供应链危机已导致全球港口约有300万个集装箱滞留。
密歇根州救助集团公司(Michigan-basedSalvage Groups Inc.)的老板汤姆·恩德斯说:“如果一件商品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它通常会失去最初的价值。顾客有时会拒收,或者干脆放弃(货物)。在这种情况下,航运公司都可以联系像我们这样的公司,尽可能地从货物里回挽回一点损失。”
滞留的货物通常会大幅贬值。例如,食物会变质;季节性商品,像电风扇只有在夏天才有其价值; 为某个建筑项目准备的机器,可能到的太晚,工程早就结束,因而被滞留。
如果保管费超过了货物本身,那么即使是完好无损的货物也会变得一文不值。英国皇冠救助公司(Crown Salvage)的总经理保罗?维德勒说:“你把一个集装箱留在码头上六个月,你绝对不会想知道账单是多少——这太可怕了。”
【 货物|供应链危机催生新生意:“集装箱盲盒”,年入百万不是梦】今年4月以来,海运运费已经翻了一倍多,而世界各地的集装箱都处于紧缺状态,因此运输公司迫切希望这些集装箱能尽快投入使用。汤姆·恩德斯表示:“集装箱都闲置了,没有人能赚钱。供应链动起来,大家才有钱赚。”
这就是货物救助公司的切入点。根据集装箱里装的是什么,他们要么付点钱买下货物,要么收取适当的费用把箱子清空。斯林说:“我们是解决问题的人。我们正在与这些运输公司打交道,他们并不想集装箱被占着,只想带空箱子回去。”他今年已经处理了200多个集装箱。
很难确定全球货物救助业务的总价值是多少,因为它的高度分散性,而且大多数参与者都是私营企业。总部位于休斯顿的Salvex是该行业十大头部企业之一,该公司自称其在网上有价值52亿美元的商品在出售,但并非所有商品都是处理集装箱所得,它也帮商场处理过剩的库存。
货物救助利润的大小取决于他们如何巧妙地处理这些货物。当货物没有价值或有危险时,他们从处理费用中提成;当商品有价值时,他们在转售中获利。每个集装箱都是不同的,每次“开宝箱”都是对直觉的考验。
比如,斯林买下的一个集装箱,其载货单上只写着“家用物品[汽车]”。但这意味着什么呢? 斯林说:“你开门见到的东西可能与预期的完全不同。这是一个挑战。你会想,‘好吧,我可以把这个(货物)送到哪里? 我能用这个做什么? ’”
在11月一个下着毛毛雨的下午,阳光穿过敞开的门。斯林得到了他的答案。一辆可能有七八年车龄的标致轿车,车内堆满了衣服和家庭用品。车主似乎是从非洲搬到了英国,但后来不知去了哪里。斯林说,即使他没有这辆车的合法所有权,这辆车也会有一定的价值; 他会把它卖给专门处理这类东西的经销商,或许能从中赚点小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