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016 ToB 销售弹药包之一:培训赋能( 二 )


市场情况讲不清楚有两个问题:

  1. 对内:对当下和未来的位置缺乏长远判断,个人和团队的规划有局限。
  2. 对外:给客户干讲 PPT,很容易缺失上下文,让客户听起来有疏离感。
如果能把几个数字一摆,几个趋势说清,前因后果讲明,交汇于你们产品这一处,立刻就能建立起行业专家的印象。也能让一些外部渠道、合作伙伴等快速认知到大面上情况。
通常我有专门一篇内部文档来阐述市场概况,方便内部学习参考;对内 PPT 里也会附带几张图,便于需要讲解时拿出来聊。
四、 竞对情况这份竞对不对外、不是场面上的,是对内的、真实的。
能说明清楚竞对情况,对产品的市场定位,也就清晰了。要不然,竞对情况写出来模模糊糊,自己这关扪心自问都过不去。
若是能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网,对行业的动态就能洞若观火,销售对外的切入点也就明确、对友商的击打就更精准。
若是连竞对的产品都见不到,也就谈不上有任何实质的了解,竞标就是瞎猫打耗子。
很多 SaaS 厂商闷头苦做,做企业像在练闭口禅,殊不知效率在竞争环境中才能得到优化。若有别人长处,赶快学习参考。这是毫无疑问的百益无害。
我专门花过半年时间,建立起我们行业厂商之间的联系,有些虽企业间关系很差,但于私还能聊上几句,于我对判断市场趋势大有帮助。
现代商业是情报学。谁对客户、对竞对、对政策、对趋势判断最准确,谁的胜出可能性就大。
情报收集是长期学问,若没有专门职能去做,创始团队要有人兼任起来。很遗憾,大部分同事现在都做得一般。
五、商机辨别产品在不同阶段,不同目标下,可靠的商机是有一定特征的。
得承认,往往在相对早期,这些特征是模糊的、多样多变的,似乎每个方向都有机会。在拿捏是否是可信商机的时候,也总会有侥幸心理:虽然这个客户看着不靠谱,但万一最终能成交呢?
不要掉进这样的陷阱。
把靠谱商机的特征清晰地画出来。在数量和效率之间取个平衡点。
按照一套机制来筛选,必然会有误伤。接受就好。追求规模必然要有所放弃。这是必要一步,不要吹毛求疵。
如果想要成规模发展,就必须要采用可复制的方式、可推广的标准。别因小节耽误事。
应该为销售人员提供清晰的商机辨别机制。这套机制可以相对灵活,并结合 BANT、CHAMP 这类模型来判断,包括:
  • 哪些属性的客户可直接放弃?
  • 客户说哪些话,代表阶段没到位?
  • 哪些行为代表客户没有采购意愿?
  • …..
我会建议适当赋予销售权力,能够自行放弃不靠谱的商机。若有担心,判定条件可以加双外部的眼睛。一些 SaaS 厂商做商机打分机制,也已经比较成体系了,都是很好的参考。
同时,应有专有的 SDR(Sales Development Representative)职能,挡在销售前帮助过滤、推进和分发机会,以免销售人员同时面对新老、大小、不同阶段潜客时的精力错配。
六、话术拆解这点针对电销和地推团队,每天需要接触大量客户,时间很短。像是功夫过招一样,对每句来回的套路拆解、打磨就有了必要价值。
话术的目的:
  1. 保持沟通,不被挂断、不被赶出来。敲开大门,是关键一步。之前在中关村那边,有敲门进办公室卖鞋油的,直接蹲下用卖的鞋油给你擦鞋。这种行为不好,但给人印象深刻。
  2. 确认需求,是否真实存在。用开放性问题。除了提问,其他时间都少说话,仔细倾听和观察。问正确的问题,才能引出潜在的需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