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通过“完成度”策略实现价值双赢

编辑导语:随着国内市场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未来产品经理的职责可能不再需要身兼多职,而是有所“收敛”,这让产品经理可以更集中于某件事情上。本文作者便基于该观点对B端产品中的“完成度”及其相关方面做了总结,一起来看一下。

价值|通过“完成度”策略实现价值双赢
文章插图
一、前言国外的成熟saas企业中,岗位分工已经非常专业化。国内的产品经理定位则往往大而模糊,兼任着市场调研、交互体验、测试、项目管理、用户增长等工种的部分职责。
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相信产品经理的职责也会逐渐收敛到最核心的”通过产品方案满足用户需求“,即“get things done”。
这里再细分的话,可以分为几个环节:

  • 设计:根据场景,设计多种能够满足需求的方案
  • 甄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终付诸实践的方案
  • 实现:投入资源,将方案变成现实,并获得最大价值
  • 迭代: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动态,不断迭代
不同的环节,对应着不同的专业方法。支撑在下方的则是产品经理的基础能力,如沟通、理解、逻辑、表达等。我将在专栏中,按照这几个模块,分享自己在工作和阅读中的思考与总结。
今天要介绍的概念“功能完成度”,对应的是“实现”。
二、“功能完成度”理论上来说,某个产品和功能可以无限迭代,永远没有perfection。
现实中,尤其是对于B端产品来说,却是“满足用户需求到某个程度,就会停止投入资源”。
这个”某种程度”,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功能完成度”。
1. “功能完成度”的策略选择“完成度”策略,背后对应的是资源的分配,显性对应的则是交付时间和功能体验。
选择“完成度”策略的第一步,是将功能进行分类。
Amanda Kleha在如今市值已经超过130亿美金、ARR超过10亿美金的Zendesk工作七年,现在负责Figma所有marketing, sales, support(Figma在今年也达到150亿美金估值)。
她曾将Saas产品组合中的功能分成了三类(来源见图片水印)。

价值|通过“完成度”策略实现价值双赢
文章插图
在这个分类基础上,我做了补充,并将“完成度”策略与之对应。

价值|通过“完成度”策略实现价值双赢
文章插图
其中,A和D的分类与策略比较容易理解,比较tricky的是B和C。下个部分中,我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2. 应用案例笔者负责的项目,是为某投资机构打造一款项目管理工具,用于投资团队实现投前、投中、投后的协作。我们的用户有这样两个突出的特点:
因此,我们的四类功能可以这样划分:

价值|通过“完成度”策略实现价值双赢
文章插图
在应用“完成度策略”的过程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对功能进行分类。
但需要注意的是,分类标准并不是功能本身,而是具体用户和产品战略。
比如,同样是项目管理工具,商业化的Clickup追求“One app to replace them all”,需要避免用户因为某个功能的缺失而转向其他产品。
因此将大量的功能划成“Replacer”,然后通过快速迭代,为用户提供MVP,例如类 Loom 的录屏功能、类 Notion 的文档功能、类 Jira 的白板功能、类 Airtable 的表格视图,以避免用户流失。
(当然,对于快速迭代带来的技术债、bug和简陋的用户体验,Clickup也有对应的措施,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价值|通过“完成度”策略实现价值双赢
文章插图
而对于笔者的产品来说,一方面,工具本身没有商业化的预期,评价指标在于客户公司的满意度,另一方面,由于管理属性的存在,用户迁移到其他工具的可能性不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