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100亿重仓农业,拼多多的逻辑变了( 二 )
文章插图
为了推广苹果的标准化种植,李楠与当地企业合作,承包了2000亩苹果矮化种植基地 来源:李云丰摄
大批王琦、李楠这样的农村电商人,已在拼多多平台悄然生长,他们懂产品、懂运营。
海南富晒地瓜、四川会理石榴、宁夏盐池滩羊……大批区域性的特色农产品,因为这群人,突破线下链路的单一渠道,走进了千家万户。
超10万的同盟军
王琦、李楠他们在拼多多聚集,并不意外。
拼多多有“泥腿子”基因,2015年创立伊始,它就是从农业、生鲜品类“拼”出来的。
做农产品电商,先天就不容易。
农产品首先是“非标”,品控难,推荐也难;传统供应链流中间环节多,做电商,供应链要另起炉灶。
文章插图
9月18日,湖南省娄底市紫鹊界梯田风景名胜区,农户在层层叠叠的梯田里收割稻谷
更难的一点是,农产品货值低、利润薄,流量若降不下来,生意就不成立,这正是王琦早期电商创业失败的原因。
要破局,先找对的人。
入驻拼多多的农产品电商,大体分三类:个体农户,自己开店,卖自家产品;农户合作社,几家农户联合,以合作社方式开店;“新农人”,兼有生产经验和电商销售能力。
第三类,这是要团结的重点群体。
新农人懂农业也懂卖货,有些自己就是生产者,但不满足自产自销,而是能将农户分散的产品汇聚起来,在电商上统一销售;他们也非简单的中间商,只靠赚差价,而是“农产品电商技术服务商”,懂产品挑选、物流包装,会玩流量、熟悉电商运营。
文章插图
8月1日,2021舟山“开渔节”正式启动,2700多艘渔船相继赶赴东海,开始今年的捕蟹季 来源:张震摄
创立6年来,拼多多已先后培育超10万新农人,直连1600万农户。王琦、李楠这批人,也是它死磕农业最坚定的同盟军。
找到了“人”,拼多多重新设计流量机制。
在流量分配上,拼多多不是搜索模式,而是以社交裂变方式,把购买行为从被动变主动,把离散的需求集中化,加快农产品的运转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拼多多利用分布式AI系统,根据品类、品质和性价比的优先级,匹配商家和促销方式,根据店铺和产品的口碑、销量、单量等因素做自动计算和推荐。
流量分配以用户偏好为中心,一款产品能否受到推荐,取决于消费者是否选择、是否分享以及拼单人数等;平台通过数据解读、识别用户喜好,会不断提升推荐的精准度。
文章插图
这样一来,农产品固然货值低,只要新农人们做得好,也能匹配低成本的流量,就能打开局面。
最近一两年,拼多多的农业实践在“升维”,不限于营销和渠道层面。
比如,在供应链端,它搭建了“天网”系统,将各地农产品的产期、特色和价格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为农产品采购及供应链,提供决策帮助;还尝试将数字技术应用到种植阶段,推广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种植。
这些,也在应和拼多多自身的迭代。
推荐阅读
- 甄食农业|秭归甄食农业与HIC杭州海橙嗨选签订公益助农战略合作协议
- 刘强东|这个城市咋了马云投50亿,华为跟100亿,刘强东跟300亿
- 数字化|易宝支付携手农信互联,共同推动中国农业产业数字化升级
- 微博|虚假的流量繁荣:300万人从事刷量工作,100亿广告费打了水漂
- 摩能集团|中国最大微商集团倒下?100亿资金“打水漂”,10万微商血本无归
- 产业链|共创农业3.0时代--淄博市打造数字农业牛肉产业集群
- 聊城东昌府区安芯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智慧农业服务中心项目|图看重点项目 | 东昌府区
- 补贴|拼多多的农业新思路
- 直播|大跨界!进军农业电商,新东方要抢阿里和拼多多的生意!
- 流量|虚假的流量繁荣:300万人从事刷量工作,100亿广告费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