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珊|首提多元化治理,阿里为何变阵?( 三 )
过去两年,由B转C的戴珊,业务成绩也可圈可点,其中,淘菜菜虽然入场较晚,但Q3的GMV环比增长150%,后来居上。
因此,在B、C两块业务上都有充足经验的戴珊,可以作为压舱石,稳定阿里国内的基石业务。
而在阿里内部有着“流量王”之称的蒋凡,也有望移植淘系经验到海外市场,助攻海外10亿用户目标早日实现。
文章插图
最新季度财报显示,阿里12.4亿的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中,仅有2.85亿消费者来自海外——海外用户规模的增长依然任重道远。
而蒋凡的长项就在于“用户增长”。2013年,蒋凡把公司卖给阿里进而成为阿里管理层之一。
他到任主导的第一个业务就是淘宝的移动化转型。在他操盘之下,2014年,手机淘宝DAU从3000万做到6000万,到2015年9月已经攀升至1.1亿。
目前正处于上升期的阿里海外业务版图,需要这样一名悍将去攻城略地打江山。而蒋凡恰恰是最合适人选。一方面,蒋凡足够有过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蒋凡足够年轻,是阿里高管中最年轻的少将,更能共情阿里海外市场的主流年轻用户,且阿里的全球化业务,注定是一场耗时日久的漫长征途,需要年轻高管冲在一线。
综上,用老人轮岗的方式,去实现多元化治理,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震荡,提升成功率,这算是阿里深思熟虑的“阳谋”。
那么,到底该如何研判,阿里的这场多元化治理转型,是否达到预期成效?
【 戴珊|首提多元化治理,阿里为何变阵?】检验的标尺应该是变阵之后,是否优化了生产关系,是否驱动生产力释放,是否激活了组织创造力,是否反哺于业务增长。
除去云计算之外的阿里巴巴集团业务,此次一分为二后,第一,在事业群内部,各个子业务单元的协同效应会有所凸显。
就国内业务而言,早前几年,国内市场还被割裂为上行市场和下行市场,而随着下沉市场的消费升级,其实中国市场的二元属性正在减弱,因此可以通盘考虑。
而且,各个业务子单元其实可以互相引流,形成集约和规模效应。
最近,我去湖南耒阳走访了一家菜鸟共配中心。这家共配中心此前亏损数年,最近两年才扭亏为盈——除了帮助淘宝天猫用户派送电商包裹外,还接入了淘菜菜业务,后者订单密集、高频、稳定,下乡派送业务量陡然翻番,人均规模营收大幅提升,物流运输成本也反向下降,最终实现扭亏为盈。
当然,这只是业务协同的冰山一角。
另一方面,新事业部制下,层级更为扁平,组织敏捷度提升,决策更高效,各个组织之间的定位和分工更明确,应对市场变化的动作,也将更自主更灵活。
过去,不少全球巨头的出海业务折戟,根本原因就在于“总部过于集权”,决策链条过长,反应速度过慢,最终错失发展良机,阿里要想成功出海,不能再重蹈覆辙,不能一套拳法打天下。
对于提倡“拥抱变化”的阿里而言,变化从来都是常态,至于此次多元化变阵的“阳谋”,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推荐阅读
- 品牌|亚马逊全球开店公布2022年战略:多元化、本地化、品牌化
- 天猫|戴珊能搬走阿里的大象吗?
- 商家|戴珊上任“第一把火”:淘宝和天猫合体,利好中小商家
- 戴珊|戴珊能搬走阿里的大象吗?
- 淘宝|戴珊能搬走阿里的大象吗?
- 戴珊|阿里宣布原淘宝天猫业务新组织架构:新设三大中心
-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管理层大调整!戴珊分管国内淘宝天猫,蒋凡被边缘化?
- 马云|从“支付宝女王”彭蕾到马云女弟子戴珊,阿里最有权力的女人换了
- 阿里巴巴集团|阿里管理层大调整:戴珊接管淘宝天猫,蒋凡转而分管海外业务
- 戴珊|阿里巴巴管理层大调整!戴珊分管国内淘宝天猫,蒋凡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