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值|谁在“百亿补贴”卖农货?( 二 )
这些数据都表明,农产品加工行业在生产、企业效益和利润方面都呈现上行趋势;而产能的大幅提升,间接传递出来的信号就是消费端有越来越多的需求。因此,农产品初加工、精加工是整个乡村产业的发展大势。
但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发展仍存在一些痛点,比如精深加工农产品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比例不高、名优产品比例低、全国知名品牌数量较少、品牌附加值和产品附加值都比较低等等。总之,带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需要继续在更大的舞台上开发潜能,而拼多多作为最大的农货电商平台,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平台原因之一:提升线上农货品质,挖掘农产品附加值
拼多多一直贯彻落实“农产品上行”的原则,目的在于提升产地农民的整体收入。但初级农产品大多面临低附加值、低毛利的问题,所以在即将到来的12.12期间,“百亿补贴”频道不仅会对品质农货坚持零抽佣原则,还会对爆款农产品进行定向补贴。这些政策有助于引导新农人深度挖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整盘线上农货的品质。
来自丹东东港的徐嘉辰就是这样的新农人之一,他店铺的主打产品是地理标志产品——丹东草莓。面对拼多多的采访,他表示:“近两年,依托拼多多,我们的线上订单量保持了近40%的年均增长。今年的新产季,线上销售额有望突破1亿元。”
徐嘉辰的种植基地主抓育苗,改善种苗质量,提升品质与产量;同时,店铺推出的几款产品自2019年始便持续获得“百亿补贴”的加持,坑产与品牌效应亦得以不断提升。事实上,这并不是个例。
拼多多最新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过去两年,1995年之后出生的“新新农人”通过电商效应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打响了农产区的产地品牌,呈现出“一县一星”“一品一星”的现象。
【 附加值|谁在“百亿补贴”卖农货?】平台原因之二:巩固“扶贫”成果,加速平台升级
从宏观角度来讲,历时8年的脱贫攻坚战终于在今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对象之一,拼多多后续的扶贫工作将围绕着巩固扶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这两个重心展开。这就需要拼多多为农产品寻找更加多元化的销路,那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助力当地企业对产品进行加工升级。
例如宁夏枸杞电商头部企业杞里香,枸杞作为主力产品,在各个平台做到足够的渗透和市场地位后,公司会观察同行的数据和自身私域粉丝的反向产品需求,逐步通过到原产地调研、采集素材、和原产地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的方式,开发出枸杞搭配桑葚或黑芝麻或蜂蜜等多元化的产品。
同时,“百亿补贴”、“限时秒杀”、“万人团”都是拼多多平台的亿级流量入口,尤其是百亿补贴频道,作为拼多多用来调整平台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工具,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它对农货提高门槛也传递了一种前置信号:农产品的加工升级,也会持续带动拼多多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升级。
从拼多多2020财年的年报中,我们发现买家的人均消费金额从1551元提升到了财年末的2115元。客单价的不断提升,意味着拼多多正在逐渐占领“五环内”的用户心智,那么这就要求平台原有的商品和服务必须进行迭代升级。
比如宁夏枸杞头部企业百瑞源,为了让用户在今年12.12活动期间有良好的购物体验,对核心货品都进行了提前预打包,客户下单后第一时间就能将产品发出,有效缩短物流时效,在细节上提升了服务质量。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