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i|共享充电宝"圈地":跳过商家与商场独家合作,会涨价吗?( 三 )
文章插图
商场内只有公共区域设有合作品牌方的充电宝,图源:IT时报
根据公开信息,各充电宝品牌以大型综合商场为目标的圈地运动并非今年才有。去年7月,怪兽充电独家入驻济南世茂广场,今年2月又独家入驻上海世纪汇广场。而在去年9月,小电就瞄准了银泰和万达广场,与其进行独家合作。而在今年1月,街电则将位于上海浦东的正大广场收入囊中。
而且,近年来充电宝品牌也在寻求和大型连锁品牌进行“独家”合作。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想要实现对品牌商户的独家投放,仍然困难重重。
“品牌的经营模式相对复杂。”一位充电宝行业人士透露,“能不能实现独家投放,还得看品牌对旗下店铺的掌控度。”对于一些加盟店或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店铺来说,品牌的管控力相对较弱,门店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想要拿下点位,还得单独和门店谈。
相比数量庞大,但发散式布局的连锁商家而言,人流量集中、客源稳定的综合性商场是充电宝品牌更理想的合作方。
告别极端竞争才能破局从点位之争到“圈地运动”,充电宝品牌玩法的改变,能成为充电宝行业的转折点吗?
“这种大型的签约是护城河,”在业内人士看来,“它的稳定度对于整体的贡献肯定是最高的。”
但这种改变能否让这个行业持续盈利,甚至转亏为盈还未可知。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共享充电宝行业仍被矛盾包裹着。一方面,高进场费、高分成导致高成本,成为充电宝盈利最大的绊脚石。另一方面,通过涨价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路径在充电宝行业已然走不通。今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对市面上的充电宝品牌的价格进行了规范。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共享消费领域的监管力度,要求各企业严格价格调整内部合规审查流程,如实、及时公示计价规则和计价标准。
“因为高入场费、高分成率,共享充电宝已经从原来利润率还不错的行业变成微利,甚至负利的行业了。”一位充电宝行业从业者认为,想要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告别极端的行业竞争或许才是破局之道。在他看来,尽管如今行业内仍然处在“烧钱”抢占市场的阶段,“接下来充电宝品牌在和商户谈判的时候,可能会收窄进场费,不然再这么下去平台可能真的就饿死了。”
【 poi|共享充电宝"圈地":跳过商家与商场独家合作,会涨价吗?】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推荐阅读
- 共享单车|哈啰顺风车:上线三年完单总量 3 亿,认证车主数量达 1800 万
- 共享单车|美团公开新专利:指纹解锁共享单车
- 专利|美团公开共享单车指纹解锁专利
- 小雷|方便多了!共享单车指纹解锁功能曝光:不用扫码,碰碰手指就行
- 欠费|有点惨!西安小伙租共享汽车后突然被隔离:还不上车,欠费超1万
- 卖家|女子买十几个充电宝全部给差评随后收到的快递让她有些后怕
- 平台|私域流量共享平台必将塑造出下一个“淘宝”
- 美团|共享单车企业将被纳入信用监管体系,首批涉美团、哈啰和青桔
- 北京将把共享单车企业纳入信用监管体系
- 密码|一年损失 90 亿美元,Netflix 再次测试打击“共享帐户密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