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从一场基于文档的共创实验,想象互联网的未来


演讲|从一场基于文档的共创实验,想象互联网的未来
文章插图
作者|李新笛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对“一成不变”感到倦怠。
七年前,“知识付费跨年演讲”横空出世时,场面用万众追捧形容都不为过。新形式、新话题联合轰炸,社交媒体上全是与之相关的讨论,二次乃至三次发酵的话题也频频出现。
但再酷的事情反复做7年,如果没有新的亮点,也还是会让人疲惫。
好在变化其实正在发生。最近,一个由“问答”组成的在线文档的流传,将人们的注意力重新拉回“知识跨年”。
这个文档名为“今年跨年演讲,你认为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来源于12月31日得到将举行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得到把演讲的主、宾颠倒,邀请网友来为得到的跨年演讲“献计献策”,网友提供的议题、素材、信息汇聚成了一份清单,也就是这个飞书文档。
这让“知识跨年”的新鲜感无处不在。
文档中有个问题是关于“数字化转型”的。这本是一个你会在各种行业峰会、大咖演讲里听到的概念,但那些行话听上去总是高深莫测,以至于普通人很难一下理解转型的重要性,很多人甚至会被“劝退”。
但一位国企职员却回答,他将数字化运用到家庭生活之中,轻松化解了两代人之间的育儿观念差异:
“家里有一个十个月的小孩,我们和爷爷奶奶四个人共同照顾,爷爷每天记录宝宝的数据:睡眠时间、奶量和辅食量、拉臭时间及是否异常、运动时间等。我们下班后和老人交流这些数据,因为数据可以很明确地反映出来孩子是否正常成长,像婴儿睡眠还有科学指导时间,长期不能达到会影响孩子身体发育,老人也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式,因此一家人少了观念之争,能够目标一致地改进育儿动作。”
意料之外,可又在情理之中。
回答起于一个宏观又高深的概念,最终却落脚于一个日常生活场景“两代人共同育儿”。它能被普通人轻松理解,也能被用于普通人的生活。
这只是文档的冰山一角。从10月13日开始创作至今,文档的参与人数过万,他们未曾谋面,仅由一个文档被汇聚在一起。得到CEO脱不花,将这场万人共创称作“一个大型的陌生人协作实验”。
上万人如何共同创作?关于这场“大型陌生人协作实验”,值得解读的角度有很多。不妨先从更接地气、更务实的角度开始谈起。
实验令人耳目一新,但如果你曾策划过类似的传播互动项目,肯定知道落地的难度有多高。
如何广泛传播文档让更多网友看到?如何降低参与门槛让网友轻松参与?每个环节都考验着文档的传播能力和交互设计。否则,在这个人人精力易于被分散的时代,一场没有吸引力的活动很容易变成主办方的“自嗨”。
之所以吸引万人自发共创,文档“易用”是核心。
参与创作很简单,只要点击得到APP微信客服所发来的链接即可打开文档,文档最前面有一个飞书群聊二维码,网友只需用飞书APP扫码入群,就获得了编辑文档的权限。
文档编辑方式也非常方便——@自己的名字,写下职业,就可以回答了,这些在文档中已经给出了案例。同时,即便文档里已有上百个问题,网友也能通过目录栏,一眼看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点击跳转。
对于上万文档创作者来说,飞书文档的“互动性”是最具趣味性和获得感的点。任何人都可以针对其他人的回答发表评论,这个评论也能被继续回复、点赞。
不同的想法因此碰撞出火花。在一个讨论教育的问题下方,有家长抱怨自己孩子学校的老师讲课的内容古板、孩子不爱听;旁边一个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给出解释,认为学校老师必须为学生“夯实基础”,而夯实基础必须反复练习,这个过程必然是枯燥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