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从一场基于文档的共创实验,想象互联网的未来( 三 )


而这也只是飞书的一部分。
除了飞书文档,飞书的即时沟通、日历、音视频会议、云盘、工作台、知识库、OKR等协同办公功能,以及延伸出的人力组织管理功能,都在日常工作中发挥“易用”的特性,助力先进团队创造更多可能性。
钛媒体曾报道,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原先更关注制造业流程,飞书帮助其畅通企业内部沟通协作,减少在信息同步和会议对齐方面的信息消耗;「深响」也曾经对话过泰洋川禾,这家头部MCN机构利用飞书梳理了上万条招商线索,同时将所有资料迁移到飞书上,以便内部协作、高效复盘、沉淀认知。
而得到甚至仅仅利用飞书文档,就完成初步的“知识管理”。
在一个名为“我就随便问问”的文档里,任何得到的员工都能@公司的任何一位负责人,提出自己的问题,负责人需在24小时内进行回复。员工可以继续追问,其他人也可以询问和讨论。
持续的问答交流会沉淀出一些“高赞回答”。得到负责知识管理的团队会将这些精华内容整理为结构化的知识产品。在打通“飞书知识库”后,新入职的员工便能够快速地了解和学习公司经验。
“飞书文档,让经验丰富的员工将脑海中长期积累的‘暗知识’变成‘透明的知识’,进而变成了组织的资产,”脱不花在“2021秋季飞书未来无限大会”上表示。

演讲|从一场基于文档的共创实验,想象互联网的未来
文章插图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今年跨年演讲,你认为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文档的创作思路,正是从得到内部的经验演化而来。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外化”的连续性:飞书将字节跳动企业内部的协作和管理经验外化为产品,得到则将应用飞书的经验外化为一场“万人共创”。
双方这场颇具先锋感的合作指向了一个令人期待的未来:飞书不仅能协同一个封闭的组织进行内部运转,更能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组织中调动起“所有人”。
开放式组织是一个组织的“未来式”。相比传统组织的层级分明,开放式组织并非自上而下的,它更加平等,鼓励所有人主动创造,从而真正释放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所用于“知识管理”的文档,其实就暗含着开放式组织的思考:平等沟通交流,从而将一个组织的潜能最大化。
这样一来,那些分散于组织内部的、星星点点的知识,将被有效整合和结构化,更高一层的知识和智慧也将从中诞生。
那么顺着这个思路继续看,从超出办公、也超出企业的范畴出发,那些分散于社会这个超大组织的知识,是不是也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和结构化?由此,大量的“暗知识”将被激活,我们将少一些重复造轮子和重蹈覆辙,而是将更多精力投入于更深层的思考,投入于崭新可能性的创造。
联想到今日的互联网生态,“万人共创”像极了一种经典互联网精神的“复兴”,它指向这样一种可能性:因为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分布于超大开放式组织的“暗知识”被激活并得到结构化,而作为参与者,我们也离“所有人走过的路都算我走过的路”更近一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