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如何深入理解用户?从四个维度聊聊培养用户思维那点事( 二 )


比如打车平台,你在给予C端用户优惠的同时甚至更早,得抓住或留住司机用户,给他们提供便利并使其收益最大化,这样的平台才更为健康。所以一定要结合多种核心角色用户来做需求,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 此外,用户是分层的,尊重不同圈层用户之间需求的差异用户分层包括城市分层、地域分层、年龄分层、专业等级分层以及行业区隔等。所以产品经理最好能够做圈层用户做好拆解,把抽象的用户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人,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圈层用户和不同的需求。

思维|如何深入理解用户?从四个维度聊聊培养用户思维那点事
文章插图
不同圈层用户的需求表述尊重差异,产品经理该做小白的时候做小白,该做专家的时候做专家,按照分层用户去体验产品和满足需求。
4. 尊重用户的使用习惯,心存敬畏,不能欺骗用户产品经理作为产品功能的策划者,要明白用户的解码过程不一定能和你的编码过程严丝合缝对上。你对产品的使用流程肯定要比用户清晰的多,用户不是你,也不具备产品思维,不一定会按照你设定的路径去做。所以尊重用户的使用习惯很重要。
对用户心存敬畏,不要使用夸张的手段吸引用户,比如恶意使用强制弹窗打扰用户。更不能用虚假欺骗用户,比如存在隐含条款的低价导流等。最近遇到的一个令人不齿的case是B站的大会员活动,对外宣传低价购买但实际用户购买会签署一个半年连续包月且不能中途取消的合同,为了挣钱吃相很难看。
总之,尊重用户,把用户放在心里大于自己的位置,逐步摒弃自我为中心,才能服务好用户。
二、接近用户、触达用户,建立用户感知力产品经理自己臆想的用户状态或者本身曾经是用户,往往都不足以为需求提供根基。当你真实、批量接触用户后,你才能真正感知到用户的存在,了解需求发生的背景,用户行为、偏好、情绪和动机等等,这些都会矫正你的业务判断和产品设计。
当你一通接触用户后,你就会发现自己有多幼稚,甚至完全不是之前想的那么回事,凡事纸上得来终觉浅。
比如做职教类产品你访谈会发现用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并没有那么高,备考周期比想象的要更短,用户分层的标准不能简单以应届和在职去划分,而应该更多从首考还是非首考去界定人群,因为是否首考决定了用户的不同备考模式。
接近用户最好的做法就是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和用户建立联系。除了正式的用户调研,还可以做些日常的工作。比如:

  • 基于业务建立一些用户群,可以先从公司内部召集。
  • 建立业务的反馈渠道,如论坛留言或者意见反馈入口等;
  • 从App Store、公司客服或其他管道收集用户反馈;
  • 从公司部门或个人人脉范围进行非正式用户调研;
  • 委托市场部门招募正式用户,进行访谈或走进实地考察;
腾讯之前提倡过10/100/1000原则,即每个月要访谈10个用户,要在网上回复100个用户留言,每个月要收集1000条体验优化反馈。这点一直被行业津津乐道,就是为了凸显触达真实用户的重要性。
即便在当前如此浮躁的环境下,坚持通过触达用户来辅助产品设计依然意义重大。
三、理解用户,构建同理心,培养需求理解力作为产品经理,要通过同理心对用户世界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避免困于自己的情绪、执念或动机,缺乏换位机制而出现以己度人的情况。
同理心(empathy),就是要换位思考,去理解用户言语、行为,并注重感知用户情绪、情感和思维方式,理解用户背后的动机和角色化身份,增强用户感知力,培养需求敏感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