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是要理解用户的言语、行为模式等有时候用户是口不对心的,或者为了面子或者是访谈的场景所迫。比如之前有产品调研用户对色彩的偏好,期间很多用户都说对绚丽的色彩更有偏爱,但实际最后选择带走的却是黑色的产品。
再比如从职教类公考老师的访谈侧面了解用户报班情况,老师往往会说他一年到头都特别忙,培训机构的课程也是一直都很紧张,实际情况并不尽然,绝大部分国考用户在九十月份临近考试才报名的,那个阶段才是培训高峰期,而省考也只是来年春季会有个高峰。
产品经理应该洞察用户的内心活动,避免用户建立防御,不被言辞所迷惑。
2. 其次,应该感知并注重用户的情绪、情感人是一种情绪动物,存在生物性情绪的本能。用户不会先对一个产品或服务的体验进行分层拆解,说出多种理由来评价或者选择是否购买,很多时候一些体验消费都是基于情绪是瞬间情感消费。
所以我们要了解用户用户在日常生活的情绪——愉悦、不爽、愤怒和恐惧,还要了解用户对于产品的情绪和情感,唯其如此才能让用户体验变得愉悦。比如微信你在看文章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必须回复的信息,这个时候你跳过去回复,回来再想找到对应的文章和具体段落去读,往往需要翻山越岭,那种打断简直是一种折磨。
3. 理解用户的角色化身份和思维方式有时候人不仅是个体存在,也会有角色化生存,所以产品经理要注重对一个真实、完整、鲜活的人,做综合全面的观察和了解,要透过用户角色化身份,找到用户真实的需求。
比如教育圈里“家长”这个角色,他有可能是爸爸妈妈还有可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如果你仅从其中一个身份出发去考虑问题就容易出错。再比如医生每天都会面对很多的病人,他就是按照问诊-查验-开药等流程几分钟快速处理完一个个病人,但是病人往往想把所有来龙去脉都了解清楚,生怕有一点没有说到,往往来回跑几次去问医生。
每种角色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我们不能通过角色来臆测用户行为,而是去角色化研究需求,解决用户问题。培养同理心,在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情绪纠偏、认知纠偏,不再只从原生感受上来看问题,用一定的理论去认知它
4. 了解用户的价值圈和社会化需求,以及能力圈和资源结构用户还作为社会人而存在。我们不仅要满足用户的生物性需求,还要满足他们在社会关系中需求。比如用户的社交需求,我们的产品要彰显其工作的形象、身份和地位。
另外了解用户的能力圈和资源结构也很重要,超出目标用户能力之外的事情肯定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拼多多砍价免费拿类产品,一直被人诟病的原因之一。
总之,产品经理只有通过同理心获取更多用户线索,并据此不断对功能和体验打磨让用户感知到人文关怀,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
四、变成用户,洞察人性和文化,培养需求满足力理解用户最好的状态是让自己变成用户把自己变成产品的忠实用户,变成和目标用户相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去体验产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思维改变成为用户模式,这是做任何产品的最佳状态,而也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get到一些隐藏点,否则你只能浮于表面。
1. 注重用户的情绪、情感和潜意识的满足比如用户在游戏中达成目标所释放的满足感,相反会对游戏中出现卡顿或挫败表现出愤怒。这时候你只有让自己变成用户,才能理解用户的情绪爆点,也才能满足用户的情绪和情感。
比如,钉钉在持续按住赞的时候会表情包会释放的很大,完全满足了用户情绪和情感的释放。
推荐阅读
- 周边|晚了!这些冬奥周边已被抢断货,还能如何下手?
- 电商|马云曾用224亿收购的大润发,4年多过去了,大润发如今发展如何?
- 记忆点|如何通过“心智塑造”轻松赢得用户
- 广告|社交电商如何升级广告电商,打造一个消费省钱、免费消费、赚钱消费的一个平台。
- 奥林匹克|太火爆!这些冬奥周边已被抢断货,还能如何下手?
- 安全|“网络大流感”ApacheLog4j2漏洞来袭“云上企业”如何应对?
- 报告解读|后疫情时代,企业如何跨越数字分水岭?工信部给出7大建议 | 发展研究中心
- 百度知道|如何利用百度赚钱?分享十个普通人可以利用百度赚钱的方法
- 东莞|马云刘强东投资百亿,华为把总部搬过去,这座城市现在如何?
- 阿里股份|创业之初马云将02股份,给了阿里前台小妹,如今她的现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