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泗水新农人投身电商产业,聚集发展新动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刘凯平 姬生辉

泗水县位于泰沂山区南麓,全县三分之二的面积是低山丘陵,这样的地理特质,让泗水在一众以平原为主的北方县城中显得很“南方”,或许因为这个原因,泗水有着一个和南方众多县城那样善于经商的“头脑”。2020年,泗水全县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大关;2021年1-11月份,实现网络零售额10.5亿元,同比增长12.7%;电商企业数达到400余家、直接从业人员3900余人,电子商务已经成了助推泗水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小店变公司

年销售破两千万

“各位老铁赶紧下单哟,我们的农产品快卖没了。”近日,在带货主播“菜花李”的直播间,2021泗水县第二届电商节直播带货活动正在进行中。通过主播热情洋溢的推介,泗水县的地瓜、粉条等农副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正源源不断通过补光灯环里的手机“飞”向全国各地。

“菜花李”本名叫李超,在接触电商之前,李超和她的丈夫一直做着一家米线小吃店的生意。“因为有很多回头客,觉着米线好吃,问能不能把我们家的米线带出去吃,那时候就萌生了做电商的念头。”2016年,李超注册了“菜花李”商标,并寄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


李超|泗水新农人投身电商产业,聚集发展新动能
文章插图
方向定好了,李超和她的丈夫周宾就开始了“触网”尝试。起初,小两口靠着在短视频平台上拍搞笑视频吸引粉丝,推广他们家的米线产品,“最初都是同城的一些顾客通过短视频知道了我们的店,跑到这里来尝一尝,再后来一些外地的朋友打听有没有可以速食的产品,我就想着能不能把米线做成方便速食产品,然后卖出去。”李超说。念头冒出来,李超就开始筹建生产线,她需要的甘薯及附属产品粉丝、粉条在当地已经有了很成熟的生产基础,原材料供应链稳定,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一条速食产品生产线很快就建立起来。

靠着原来熟客的口碑以及电商平台的加持,“菜花李”的产品越买越好,目前李超的平台粉丝已有200多万,每天的发货量已经攀升到3000单左右,逢节假日或活动期,每天可销售1万单,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借助互联网平台,小两口的生意实现了从“夫妻店”到“大公司”的转变,“现在我应该更加努力,争取把我们泗水‘菜花李’做成全国有名的大品牌!”李超乐呵呵地说。

在泗水,类似李超这样从夫妻店、小门店发展起来的电商卖家还有很多,他们的成功,验证了互联网电子商务为县域经济带来的时代红利。抖音、淘宝、快手这样的网络销售平台凭借其极低的开店成本降低了创业的门槛,而这种低门槛,对李超他们走出创业的第一步尤为重要。

政策跟得上

产业才能做大做强

如果说李超抓住了电商创业的良机,那么泗水县政府则是泗水电商事业扩张中的重要一环。在李超筹建以及运营速食产品生产线的过程中,泗水县商务局不但免费提供了叉车、食品打包机等他们用得上的东西,还多次上门,教他们如何快速准确的办理一系列手续,在李超看来,这释放出一种信号--在网上卖东西在当地是受到政府鼓励的。

“为推动直播电商产业发展,泗水县出台了《泗水县支持直播电商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下一步会继续完善泗水电商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泗水新品牌,将泗水电商行业做大做强,推动泗水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泗水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正是因为泗水县对电商大力扶持和优惠政策,鼓舞带动了很多像李超一样的“电商新农人”逐梦乡村振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