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勇士”演“刀枪不入” 当众试枪被打死( 三 )


为什么那时的中国人会对一种原本子虚乌有的事情如此的虔信 , 而且是举国若狂的虔信 , 其实是不能简单地用中国人愚昧、落后和迷信来解释的 , 我们中国人毕竟还有务实求验很理性的另一面 。子不语怪力乱神 , 老百姓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 平时信神信怪信巫术 , 大多在病笃乱投医、急来抱佛脚的时候 , 太平无事的时候 , 除了胆小害怕的老太婆 , 谁也想不起彼岸世界的神神怪怪 。“刀枪不入”的神话之所以如此流行 , 当然前提是中国老百姓毕竟是有相信神话的传统 。他们多多少少是信神的 , 无论是庙里供泥胎 , 还是戏台上古往今来的英雄好汉、神仙鬼怪 , 都对他们有莫大的影响力;他们也可能相信巫术 , 有病有灾 , 当问医求药不灵的时候 , 他们会请巫婆神汉来跳神禳邪;更重要的是 , 一向有实际功效的气功对他们也很有吸引力 , 而且气功在经过和尚、道士以及民间教门的法师们的中介传播过程中 , 已经与这些职业半职业的宗教家的“教义”和“法术”难分轩轾 。所以 , 当气功和硬气功带有“实效”性的面目伴随着神巫的气息出现时 , 人们自然乐于相信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 , 义和团真有点像是民间神秘文化的大集合:团的组织分八卦(乾字团、坎字团之类) , 连服色也跟九宫八卦有牵连;自称“佛教义和神团”;练功上法则称“安炉”;降神附体又是巫术 , 所附体的神灵却又不是巫婆神汉们喜欢的狐鼬仙怪 , 而是“大教”(老百姓管官方承认的佛道两教称为大教)的正神;再加上些充满神秘色彩的符、咒和乩语 。经过这些虽然粗糙但却有效的保护色的层层涂抹 , 没办法不让老百姓掉进去出不来 。
尽管有着如此浓厚的神秘文化的基础 , 但是如果没有甲午战后中国近乎绝望的情势 , 也不会出现这种朝野皆狂的错乱局面 。从义和团身上 , 满族王公和很大一部分士大夫似乎看到了某种能够抗衡西方力量的东西 , 从精神上的民心士气 , 到灵界的“刀枪不入” 。这一部分士大夫其实是处于落后和先进之间的状态 , 他们的态度 ,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走向 。此时的他们 , 对于“刀枪不入”其实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 因为既然已经不愿意或者说不能在维新变法中获取抗衡西方的力量 , 他们所能依赖的 , 也只有这些“下九流”了 。他们实在是太想把洋人赶出去了 , 几乎到了病急乱投医的程度 。中国人受洋人侵略 , 被洋人欺负 , 这是中国上层下层共同的感觉 , 没有上层的掺和 , 老百姓当然也会闹“刀枪不入” , 但闹到举国若狂的分上 , 却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 , 在义和团之前和之后 , “不安分”的农民都在玩这种把戏 , 前面有各种教门起义 , 后面有红枪会和神兵 。有点现代史常识的人都知道 , 红枪会和神兵 , 喊着“刀枪不入” , 抵抗过北洋军阀、日本鬼子、国民党甚至共产党 。然而 , 士大夫的鼓励 , 却使得“安分”的老百姓也加倍地如痴如狂 , 因为从骨子里 , 老百姓还是相信那些“知书达理”的读书人的 。
的 , 还是清朝掌握洋枪洋炮的正规军 , 在那部分起了作用的义和团的抵抗中 , 也依然是拳民们收罗来的洋枪 , 那些随身的武艺和勇敢精神 。“刀枪不入”的神术 , 除了在战前会起到点宣传表演鼓舞人心的用处外 , 在战时几乎是一无用处 , 甚至还可能起反作用 , 让人连应有的勇气也丧失掉了 。举一个例子来说 , 当时北京西什库教堂只有几十个洋兵 , 又没有连发武器 , 几万义和团将它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 攻了几个月 , 就是攻不进去 。如果在场的义和团真的拿出点不怕死的劲头来 , 一拥也就拥进去了 , 最多牺牲几十位好汉罢了 。
八国联军洋枪洋炮的轰击 , 把义和团运动和它的“刀枪不入”一块淹没在了血泊里 , 从此以后 , 士大夫最后一点抱残守缺的传统依恋都被扫掉了 , 无论上层还是下层的士人 , 很少有人再会相信人的肚皮会抗住洋人的洋枪 。似乎可悲的是 , 在安分的老百姓中竟然也开始流行恐洋病 , 以至于到了这种程度 , 20世纪20年代 , 流氓出身的军阀张宗昌 , 收罗了一群白俄兵 , 每次开战 , 只要高大而且金发蓝眼的白俄一冲锋 , 对方就会如鸟兽散 。我们的历史学家每每热衷于引用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的那句说瓜分中国实属下策的“名言” , 来说明义和团的巨大功业 , 其实 , 在那个时候 , 西方人对中国人说了很多很多的话 , 其中最多的是悲怜中国人的愚昧 。从那以后 , 一些传教士们开始了一轮又一轮在中国兴办教育的热潮 , 其痕迹现在依然能够看得见 , 可惜 , 人们不愿意正视这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