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死因之谜 是被炮伤致死还是因病而死
天命十一年(1626),六十八岁的马上皇帝在宁远城遭到了明大将袁崇焕的顽强抵抗,兵退盛京(沈阳),不久便撒手人寰 。突然驾崩的努尔哈赤为自己的子孙们留下了未竟的大业,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 。关于他的死因,史学界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定论 。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 。二十五岁时,为报父、祖之仇,以十三副先人遗甲起兵,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五十八岁时在赫图阿拉城(即兴京)建立了女真少数民族政权——大金(史称后金) 。天命十一年(1626),六十八岁的马上皇帝在宁远城遭到了明大将袁崇焕的顽强抵抗,兵退盛京(沈阳),不久便撒手人寰 。突然驾崩的努尔哈赤为自己的子孙们留下了未竟的大业,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 。关于他的死因,史学界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定论 。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他是被袁崇焕的炮火所伤,郁闷而死,还是因为身患毒疽不治身亡 。
据史料,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亲率六万大军(号称十四万)南征,一路势如破竹,不战而得八座城池,很快兵临宁远城下 。明朝宁远城守将袁崇焕严词拒绝努尔哈赤的招降,亲率兵民万余人顽强守城 。他们在宁远城上架设了十一门红衣大炮,随时准备迎接来犯之敌 。据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阎崇年研究员认为,这种红衣大炮为英国制造的早期加农炮,炮身长、管壁厚、射程远、威力大,特别是击杀密集骑兵具有强大火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 。红衣大炮在宁远之战中确实发挥了它的极大威力 。据记载,后金军队的攻城行动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严重受挫 。宁远城下,八旗官兵血肉横飞,尸积如山 。在攻城的第三日,后金军队便撤兵而去 。
在威力极大的西洋火炮猛烈攻击的情况下,作为后金大军统帅而亲临城下督战的努尔哈赤有没有受伤呢?对此,明朝和后金的史书中均无明确记载 。金国平和吴志良在合写的《澳门与入关前的满清》一文中认为,由于对明军使用的新式火器毫无精神准备,宁远之战中努尔哈赤受伤的可能性极大 。经过潜心研究,金国平和吴志良终于从朝鲜人李星龄所著的《春坡堂日月录》中找到了一条明确记载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受“重伤”的珍贵史料 。
据该书记载,朝鲜译官韩瑗随使团来明时,碰巧与袁崇焕相见,袁很喜欢他,宁远之战时曾把他带在身边,于是韩瑗得以亲眼目睹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 。宁远战事结束后,袁崇焕曾经派遣使臣带着礼物前往后金营寨羞辱讥讽努尔哈赤:“老将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岂其数耶!”据韩称:努尔哈赤“先己重伤,及是俱礼物及名马回谢,请借再战之期”,最后终于“因慈懑恚而毙” 。这条史料明确记载努尔哈赤是在宁远之战中受了“重伤”,并由于宁远兵败,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创伤,再加上袁崇焕的羞辱,最后终于郁郁而终 。
除朝鲜方面的记载而外,明朝其他的一些史籍也有类似的描述 。据明蓟辽经略高第奏报:在后金军队攻城时,明朝军队曾炮毙一个“大头目”,敌人用红布将这个人包裹起来抬走了,还一边走一边放声大哭 。这个大头目,有人认为是努尔哈赤 。明人张岱在其所著的《石匾书后集·袁崇焕列传》中记载,红夷大炮打死敌人不计其数,还击中了“黄龙幕”,伤一“裨王” 。敌军认为出师不利,用皮革裹着尸体,一路号哭着撤退了 。金国平和吴志良据此分析,上述史料中提到的“大头目”、“裨王”即为努尔哈赤本人 。
考虑到清代官书提及努尔哈赤之死时,都说他是得病而死,至于得的是什么病,则往往讳莫如深 。金国平和吴志良对此则分析认为:努尔哈赤在宁远攻城战中中炮受伤,随后又受了袁崇焕这个“小子”的冷言讥讽,回到沈阳后一直耿耿于怀,怒火中烧,导致伤口恶化,后来前往清河洗汤浴,致使伤口进一步恶化,终于并发症而死 。炮伤是努尔哈赤致死的最重要原因 。
正在人们对努尔哈赤之死不再提出异议时,有的学者却坚持认为,努尔哈赤没有在宁远之战中负伤 。《中国历史文献丛刊》1980年第1期载孟森先生遗著《清太祖死于宁远之战不确》及商鸿迪教授附《赘言》等文,均对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负伤这一结论持异议 。李鸿彬在《满族崛起与清帝国建立》一书中,对努尔哈赤炮伤而死论者的关键依据——《春坡堂日月录》提出了质疑 。
推荐阅读
- 多尔衮生母被赐死谜团 曾当众勾引努尔哈赤长子
- 努尔哈赤很有厨师天赋 他的招牌菜是回锅肉
- 历史上的梅妃怎么死的?梅妃死因之谜
- 吴广死因之谜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吴广怎么死的?
- 努尔哈赤为何纵容其小妾与仇人私通
- 宿孽总因情 揭开红楼风流教主秦可卿死因之谜
- 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杀战功累累的长子褚英?
- 清宫谜案 努尔哈赤被亲儿子戴了“绿帽子”?
- 天启帝迷信风水 为阻止后金崛起 挖努尔哈赤祖坟
- 努尔哈赤娶女真第一美女 没过门就被嫁了七八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