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袁世凯为什么要下令枪毙王治馨( 三 )
从这道命令中不难看出,袁世凯是希望吏治廉洁的 。在他看来,贿赂公行,政以贿成,官以利市,贪浊成风,国家就要动乱,就要灭亡 。那些枉法婪赃的官员对人民所造成的危害,超过了杀人劫财的盗贼 。因此,必须按律严惩 。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官吏贪赃枉法,使国家安定 。
为何《条例》规定特别严苛?
比照刑法,《官吏犯赃治罪条例》对赃官处置的规定要严苛得多 。对此,袁世凯有其独特的认识 。1914年7月7日,他在送参政院代行立法院追认该条例的咨文中有个说明:“窃以为,当此廉耻道丧、纲纪荡然,非法子产之猛,诸葛之严,断不足以激浊扬清,而使僚属有所惩劝 。若于官吏犯赃之案件,而仅照刑律治罪之条文,则不肖官吏,必不免狎而玩之,驯至毫无忌惮,势必妨及公安 。此本大总统度势审时,所以有《官吏犯赃治罪条例》之发布也 。”或以为本条例规定未免过于严重 。“殊不知法律本无宽严轻重之别,纯以适于国家现情与否为断 。共和成立以来,仕途之庞,流品之杂,殃民蠹国,弊曷胜穷 。今虽次第考核,甄别去留,吏治可望渐有起色 。然既处积重难返之势,恐不免有阳奉阴违之徒 。若非严刑峻罚以绳,其后吏治安有廓清整肃之时 。此本条例之规定所以较现行刑律为严重也 。”况与前清律例枉法赃至八十两、不枉法赃至一百二十两俱绞监候相比,本条例之规定并不为重为严 。“且本条例之如此规定者,原属刑期无刑、辟以止辟(编者注:指用刑于一人之身,即可使他人畏惧而停止犯罪行为,从而达到不再用刑的目的)之意 。故其施行之限,仅期三年 。此殆为开创时代权设之制 。”(《咨参政院代行立法院文》,《袁世凯全集》第27卷,第340-341页)
袁世凯认为,立法不重不严,不足以激浊扬清,使官吏有所惩劝 。条例是根据民国初年的实际状况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廓清吏治,规定刑律是希望防止刑事案件的发生,设立死罪是为了教育人们防止犯下被杀的罪行 。此乃开创时代临时设立的制度,所以规定执行时间为三年 。由此可见,其主观愿望是想在开创时代就使吏治廉洁,杜绝贪腐 。
民初政府的廉政措施
这种愿望除前述之外,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不准官吏及其家族直接或间接接受任何馈赠 。1913年1月9日公布的《官吏服务令》第十六条规定:凡官吏有统属关系者,无论涉及职务与否,不得馈受财物 。其因家族或用别项名义及其他方法间接馈受者,亦同 。第十九条规定:他人对于官吏所办事件有馈遗者,无论用何名称,均不得领受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辑,政治一,第71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其二,只要“犯赃”被发觉,不管是退职、在任,还是转任、升任,均一律追究 。1914年11月12日所公布的《官吏犯赃治罪法执行令》第一条规定:在任时犯本法之罪,于去任后发觉者,以现任论;在本任时犯本法之罪,于转任或升任后发觉者,亦以在本任论 。(《袁世凯全集》第29卷,第324页)
其三,官员庇护属吏要受严惩 。1914年11月17日,袁世凯谕令政事堂电告黑龙江巡按使朱庆澜,“如属吏有违法之事,应指名纠参,以期弊绝风清 。倘或瞻徇(编者注:徇顾私情)情面庇护,一经发觉,予以应得重咎,断不能以失察二字蔽辜 。”(《袁世凯全集》第29卷,第365页)
其四,告诫各级官员戒奢靡 。1915年3月30日,袁世凯申令告诫各级官员:戒偷惰,戒瞻徇,戒奢靡,戒嬉戏 。其中戒奢靡写道:“国用浩繁,财政支绌 。所有文武官俸,非出之于水深火热之民生,即挹之于剜肉补创之国债 。……稍有天良,顾忍以奇痛之金钱,供无名之挥霍乎 。近有藉口进化,务为虚靡,一餐之费至数十金,一日之剧至数千金 。禄不足给,势须改操,假公济私,何所不至 。盖奢侈虽为私德之失,其流毒足以荡公德而无遗 。既失之奢,必败于贪,此是相因之势 。前清之亡,由于在位者用财无节,宠赂滋章,鬻爵于朝,伏戎于莽,百事败坏,颠覆随之 。殷鉴不远,匪细故也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辑,政治一,第333-334页)
其五,严格规定出差旅费 。1915年4月19日经袁世凯批准,公布了财政部拟订的官吏出差旅费规则 。主要规定有:
第三条:旅费分舟车费、膳宿费、电报费、杂费 。
第四条:舟车费,简任以上各职得开支头等票价 。
第五条:膳宿费及杂费应合并计算 。特任职每日至多不得逾六元,简任职不得逾四元,荐任职以下不得逾三元(特任,文官的最高职级,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特令任命,如政府部长、驻外大使等;简任,文官的第二级,由政府在合格人员中遴选任用;荐任,文官的第三级,由机关首长举荐,呈请中央政府任用的官长) 。膳宿费及杂费各占全数之半 。
推荐阅读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民国乱象 第一外交官顾维钧被通缉穿女装逃走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汉朝时期的西域国 最小的国家只有27户194口人
- 中国历史上的疯狂裁员 唐太宗时期裁员七成
- 芈月传的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的一位公主
- 揭秘:民国时期上海名媛离名妓有多远?
- 辛亥革命后旗房为何恐慌性抛售 旗房抛售潮
- 揭秘民国武林十大宗师 李小龙师父
- 袁世凯逼退清帝 四百万两“优待费”耍噱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