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项羽战败后临终遗言是什么?项羽死在哪里( 二 )


正因为如此,才使写这首诗的人也显得可歌可泣 。使他的人生像史诗一样可歌可泣 。
古人云“诗穷而后工”,指人在穷途末路时感受最复杂,诗人受点生活的刺激不是坏事,更有感而发 。但好作品不见得非要穷得叮当响才写得出 。项羽的《垓下歌》固然来自十面埋伏,刘邦的《大风歌》则出于春风得意时雄视海内外的霸气,是草根诗人难以模仿的 。不管诗人是贫困还是富贵,关键是志不能穷,精神世界越丰富越好 。
胜则为王败则寇,是中国的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话 。堪称历史的真理 。项羽却打破了这条无情的定理 。项羽,使无情的历史变得有情了 。
项羽失败了,未受到亲人责怪,也未遭敌人嘲笑,不管亲人还是敌人,对这个失败者都是敬重的 。为什么呢?就因为项羽是性情中人,有情有义,大恨大爱 。或者说,与城府很深的刘邦相比,项羽彻底是透明的 。
项羽不只是敢想敢干的浪子,更是敢作敢当的赤子啊 。他表面上强硬,心其实很软的,譬如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对手刘邦,譬如誓死也不愿过江东 。他的失败乃至他的死,都是由于心太软(即所谓“妇人之仁”)而造成的 。至少,心太软为他最终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即使这样,他也不后悔 。不仅不回头,也不后悔 。他宁愿相信此乃“天要亡我”,也不责怪自己的心软,也不检讨因为心软而犯下的错误 。他觉得就该那么做 。宁愿承受心太软造成损失,也不希罕无情无义所能获得的利益 。用现代的话来说:项羽有点认死理,项羽有点一根筋 。
可中国人还是喜欢这个心太软的男人,喜欢这个一根筋的英雄;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事情,项羽偏偏做不到 。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事情,项羽偏偏能做到 。如果没有一点超人的品质、另类的精神,即使胜利了,成为王者,人们也不见得真把他当成英雄 。英雄是什么?英雄要有可歌可泣的事迹,要让人歌颂,让人哭泣 。
项羽心很软,骨头却很硬的 。项羽重情义,甚至置之于生死之上 。项羽爱宝马、爱虞姬、爱故乡,乃至爱惜自己的羽毛、爱护自己的形象,都说明他内心有阳光,即使失败了,也是一个很阳光的失败者 。他信守诺言、遵照道义,讲究规则,不仅在乎别人的看法,自己心里就有一道关 。
凡此种种,注定了他在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中会成为牺牲品,他却无怨无悔 。用一句“天要亡我”来轻描淡写,既不追悔自己心太软,也不责怪别人心太硬 。他失败了,却认命 。他输了,却输得起,输得光明磊落 。输得起的人也是英雄啊 。比赢得起的人更配称作英雄啊 。因为赢得起的人不见得输得起呢 。不信就试试?
项羽爱面子,总比不要脸要好吧?
项羽的心软或“妇人之仁”,总比无情无义、铁石心肠要好吧?要更有人味吧?
项羽遵守游戏规则,总比把人生与政治彻底当作无规则游戏要好吧?那天下不更乱了吗?那不是在给乱了的天下添乱吗?
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愧对故乡人,总比“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要好吧?项羽的心太软,说明他还是有良心的 。没有良心的胜利者,或者说靠出卖良心、抛弃良心获得的胜利,不可能带来真正的光荣,顶多是制造了一个假英雄 。离可歌可泣相距十万八千里 。
项羽的心软,不仅让他的故乡人心软,更让后人心软 。在中国历史上林林总总的真假英雄中,作为失败者的项羽,反而引起更多的人同情 。霸王别姬,那场生死离别似乎至今也未结束 。人们不只为项羽的失败叹息,更为他的多情而生敬意 。于是,中国又多了一个俗话,简直像为项羽量身订做的:无情未必真豪杰,多情如何不丈夫?
是啊,项羽要是无情无义,他就不是项羽了 。项羽要是无情无义,哪会有人为他的失败而叹息,为他的生离死别而伤心?项羽要是无情无义,人们顶多会把他当作一个土霸王来看待,怎么可能把他视为真英雄呢?那些想成为英雄的人要记住啰,胜负乃兵家常事,而情义无价,情义才决定一个人终极意义上的成败 。
在不敢回家的人里面,项羽是最著名的 。他不怕死,偏偏在故乡面前流露出胆怯 。没有谁挡住他回家的路,他自己把自己挡住了:“无颜见江东父老 。”失败的英雄,在敌人面前没有脸红,偏偏在故乡的亲人面前脸红了 。正因为如此,他失败了,仍然是英雄 。失败可以跟胜利一样伟大,一样感人 。
那伟大的失败,使我记住了项羽,并且记住了项羽的故乡 。项羽的故乡是江东 。他与故乡只隔着一条乌江,他没有跨过去,而选择了背对故乡死去,在最后一次冲锋之后倒下 。谁说项羽输得一干二净,他直到死,心里还是有故乡的 。再也不愿后退半步 。以失败的形象还乡,简直比死还难受 。项羽不想给故乡带去耻辱 。在故乡面前的胆怯,其实也是一种勇敢,项羽勇敢地死在家门外,死在与故乡一江之隔的战场,独自承担失败的代价 。这反而增加了故乡的光荣:江东,江东,培养出的果然是一个视死如归的英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