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之谋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第一次军事冒险
汉武帝在登基之初由于觉得时机不成熟,就同意了当时匈奴的和亲要求 。然而根据《史记》记载,在这次和亲两年之后,汉武帝又突然在朝堂上宣布对匈作战,这个决定立刻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朝堂上,以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和以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围绕着战与不战的问题又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那么主和派和主战派将会展开怎样的唇枪舌剑呢?主和派韩安国又会用怎样的杀手锏来阻止汉武帝打匈奴呢?主战派王恢究竟想到了什么破敌之策才能说服汉武帝呢?这个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又经历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波折变化呢?
建元六年,汉武帝违心地同意了韩安国和大臣们与匈奴和亲的主张,作为汉武帝来说,他是一个一贯主张对匈奴用军事手段来解决问题的人,他之所以在建元六年同意与匈奴和亲,我们上一次曾经提到过他有一个难言之隐,这个难言之隐是什么呢?两点,第一,他刚刚继位啊,汉武帝十六岁继位当天子,到建元六年的时候他刚刚继位六年,才二十二岁,要一个二十二岁的天子改变了一个实行了七十多年的和亲国策,对匈奴大规模作战,这是需要勇气的 。第二个原因,韩安国提出来了对匈奴作战的风险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这件事情刚刚过了两年,汉武帝突然之间向朝臣们提出一个建议,他对朝臣们说,他说我大汉对匈奴不薄啊,我们把我们的公主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还带去了那么多礼物送给匈奴的单于,我们得到的是什么?得到的是抢劫、傲慢,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我决定和匈奴开战 。他把他这个决议一抛给大臣们以后,整个朝中就像是开了锅一样,炸了营 。朝中两派再一次掀起了一个大规模的论战,论战双方的代表人物还是两年前那两个人,主战派大行王恢,和亲派御史大夫韩安国,两派争论得非常激烈,可以说是唇枪舌剑 。
争论的焦点三个问题,第一,要不要打?王恢是主战派啊,王恢以史为鉴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战国时期的那个代国,代国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就在山西北部 。说那个战国时期的代国北面是强大的匈奴,南面又是中原的诸侯国,但是代国的国君他竟然能够对抗匈奴,让匈奴不敢轻易地南下,保护了代国的百姓安居乐业 。对比一下战国时期那个小小的代国的话,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实在是太窝囊,匈奴现在打我们简直比当年打代国都频繁 。这说明一个道理,它对当年战国时期的代国有畏惧,而对我们今天的大汉它毫无顾忌之心 。所以这个仗一定要打,而且一定要打出国威,打得匈奴知道害怕,这是王恢的意见 。韩安国还是老主意和亲,不能打 。韩安国的理由比上一次申述得更充分了,韩安国讲了三条为什么不能打:第一,找不到 。茫茫草原,那个大草原、大戈壁,匈奴民族又是个马背民族,没有一个固定的处所,你派了那么多军队到草原上去,你就能保证你能找到匈奴民族吗?你能找到它的军队吗?第一个原因找不到啊 。第二,打不赢 。你找到它的时候你已经是精疲力竭了,你用精疲力竭的军队去对抗它的精锐之师,你能保证打赢吗?第三,划不来 。你就是千辛万苦、万苦千辛打赢了,你占了那个大草原,你占了大戈壁你干什么用?你是农耕民族啊,你在大草原上开荒种地,还是在戈壁滩上你想种粮食?没有用啊 。
主和派代表韩安国一番义正言辞,总结了不该打匈奴的三个理由:找不到、打不赢、划不来,可以说是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而主战派王恢所提出来的泱泱大国被匈奴欺负,则是有些太窝囊,在情感上也是很得人心支持的 。主战派和主和派双方的辩论可以说是势均力敌,那么接下来双方还有哪些争论焦点呢?这些问题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主战派跟和亲派争论的第二个问题,是怎样看待高祖和亲 。刘邦是汉代的开国皇帝,他在汉代历史上地位崇高,影响巨大,怎么样看待高祖的和亲是个大问题,每当在战、和问题发生争论的时候,主和派,和亲派就把刘邦和亲当做一个万能的法宝,树起这面旗帜来 。你比如说吕后,我们知道吕后这个人那是心高气傲、专横跋扈,但是她遇到冒顿单于的挑衅性的信件的时候,吕后是准备打的,当时她手下一个大臣樊哙还说了一句很大的话,樊哙说只要给我十万军队,我可以横行匈奴,结果被栾布驳回去了,说樊哙应当杀 。说当年汉高祖带领三十二万大军被困白登,被困了七天七夜,最后还是用了陈平之计贿赂了冒顿单于的阏氏,然后靠着阏氏的一番话,阏氏就对单于提出这么一句话,你打败了汉朝你占了它的土地也没有用啊,你是游牧民族,你占了那个农耕的田地有什么用啊?这样刘邦困了七天最后才解困而出啊 。所以刘邦和亲这件事情一提出来以后,吕后是哑口无言啊,吕后最终是驳回樊哙的主张听了栾布的意见,采纳了和亲的这个主张,你可见汉高祖刘邦的和亲对于吕后影响多大 。所以后来怎么样看待汉高祖刘邦的和亲,就成了主战和主和两派一个争论的焦点 。这就是主和派的法宝,也是主战派难以逾越的一个鸿沟,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没有办法在理论上说明为什么要和匈奴打 。
推荐阅读
- 如何客观评价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韩信谋反是冤案 刘邦知道韩信被诛后很惋惜
- 汉武帝时期谜案 窦婴之死与“先帝遗诏”
- 陈阿娇被汉武帝废掉真的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 徐庶在三国中出场不多但智谋与诸葛亮不相上下
- 叶孤城怎么死的 叶孤城为什么参与谋反
- 汉武帝刘彻为何被冠以“薄情郎”的称号
- 汉武帝靠什么来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呢?
- 曹操的谋士郭嘉为何不赞成曹操去杀了刘备?
- 遭汉武帝阉割 其中一人之女当了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