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之谋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第一次军事冒险( 三 )
通过王立群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汉武帝对匈作战的良策可以说是天衣无缝,这个瓮中捉鳖、诱敌深入的方案,使得主和派韩安国所说的对匈作战找不着、打不赢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而且根据司马迁的分析,这个策略抓住了匈奴人的最大弱点,可以说具有很大的胜算 。那么这个作战的方案究竟是如何实施的呢?汉武帝这对匈作战的第一战最后战果如何呢?
这个计划批准以后,王恢是个具体的执行者,他就派聂壹以边贸的名义深入匈奴,通过他的老关系找到了匈奴的单于,跟匈奴的单于讲,我可以把马邑城的县令、县丞全部杀死,然后你得到我的信号以后你带领军队过来,这样马邑城已经是群龙无首没有人防御了,你可以没有任何阻挡地进入马邑县城,然后这个城里的人口你可以抓走,这个城里的财物你可以整个搬走 。而且对匈奴来说,最大的诱惑是没有战争,它是一个没有抵抗的抢劫,所以对匈奴来说这个诱惑非常大 。因为匈奴民族是一个不讲仁义的民族,司马迁对于匈奴这个民族有两句评价,叫“苟利所在,不知礼义”,就是说假如利存在的话,这个民族是不考虑礼仪的,不讲仁义的,他考虑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利,这个利有多大 。而这次马邑之谋利又大,同时又没有风险,对于匈奴的单于来说,他也觉得没有风险,所以单于就带领他的十万大军悄悄地向马邑进发 。然后聂壹回到马邑城后,就从死囚牢里面提了一个犯人,把这个判处死刑的犯人提前处决了,然后把这个犯人的人头挂在城楼之上,这就是一个信号 。匈奴的单于得到这个情报以后就知道马邑得手了,所以他很放心大胆地带领他的部队一直向马邑进发 。但是走到离马邑有百十里地的时候,单于发现了一件怪事,这个怪事就是马邑城周围的牲畜非常多,但是牲畜的周围看不到放牧的人,所以单于就感到很奇怪,史书的记载是两个字“怪之”,他就派人要去抓俘虏,抓个舌头来了解情况,然后他就选择了一个边塞,攻击这个边塞 。
占了这个边塞以后,结果这个边塞中间非常不凑巧,有一个武州尉史,这个武州尉史是雁门郡郡尉手下的一个下级官吏,他本来是到马邑来视察工作,结果遇到马邑之战,他原来不知道,来到以后知道马邑之战后他没有地方可去,他就临时躲在这个要塞里面,而他躲的这个要塞刚好是被匈奴人攻击的要塞,所以他就成了俘虏 。抓到这个俘虏以后,其他的下级士兵并不了解这个情况,而这个尉史他知道这个情况,抓到以后他就被迫招供了,一招供等于把这个重大军事机密告诉了大单于,大单于知道以后是大惊失色,立即退兵 。退了兵以后他还非常感谢这个尉史,他并没有杀这个俘虏,他觉得这个尉史是上天给他派来的天使,是救他命的人,他还封了这个尉史 。这样单于就带领他的军队退回去了,马邑之谋就落空了 。但是汉朝的军队并不知道这个情况,因为大单于的部队离马邑城还有一百多里地,不知道这个情况,等到单于的军队撤退以后才知道,再追来不及了 。但是有一个人知道得比较早,就是主战派的王恢,而且给他事先的任务是攻击匈奴后面的后勤部队,就是辎重、粮草啊 。但是王恢知道以后不敢打,王恢只有三万军队,而匈奴单于的部队是十万军队有计划地撤退,如果以三万军队攻击对方十万军队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所以王恢权衡了利害以后,他觉得冒一点风险保存这三万主力是第一位的,是重要的,他就没有攻击,就放单于的辎重部队也过去了,这样马邑之战就结束了 。
【马邑之谋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第一次军事冒险】本来策划很好的马邑之谋,由于一个细节的疏忽导致了对匈作战前功尽弃 。最终作为这个计划的执行者,王恢在关键时刻为了保存汉朝的三万主力部队,也没有迎头痛击逃跑的匈奴十万大军,致使汉武帝这个计划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正所谓成也王恢,败也王恢,那么主战派王恢事后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
在王恢的极力劝说之下,汉武帝才最终下定决心向匈奴开战,并且王恢策划执行的马邑之谋也是非常完美,然而结果却功亏一篑 。那么汉武帝在马邑之谋失败后是如何收场的呢?《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的王恢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马邑之谋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一个泡泡糖,但这个泡泡糖没有吹起来就破灭了,回来以后汉武帝是万分震怒,非常扫兴 。一怒之下,首先把主战的王恢下了监狱,要处罚王恢 。王恢一看自己入了狱,王恢一是觉得冤,二是也不想被枉杀,所以他就送了千金送给丞相田蚡,想让田蚡为他说情把这个关节疏通 。但是田蚡觉得这个事情很大,汉武帝这么发怒,自己恐怕完成不了任务,所以田蚡就把自己的意见告诉了他的姐姐王太后 。王太后就跟汉武帝说了,马邑之战的首谋,就是首先主持打马邑之战的是王恢,你现在杀了王恢等于是替匈奴人出了一口气,王恢杀不得 。但是王太后的这个干预她是不说还好,一说更糟 。因为汉武帝即位以后,特别是在窦太后去世以后,汉武帝感到最牵制他的,就是他母亲王太后和丞相田蚡,就是他的舅舅,他对这两个人是很有看法的,现在竟然是太后出来替王恢求情,他已经猜到这里面有猫腻、有名堂 。所以汉武帝就说,首先提出来打的是王恢,王恢是完全可以攻击单于的后勤部队的,这至少可以给我们挽回点面子,但是王恢没有这样做,所以王恢不能赦免,驳回了王太后的求情,王恢一听说就在狱中自杀了 。其实王恢提出来一个非常好的方案,但是这个方案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啊,这个仗没有打成 。没有打成其实责任不在王恢,王恢之死他固然有过,王恢不攻击匈奴的后勤部队,他还替汉武帝保存了三万主力部队啊,应当说他是功过相当的一个人 。
推荐阅读
- 如何客观评价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韩信谋反是冤案 刘邦知道韩信被诛后很惋惜
- 汉武帝时期谜案 窦婴之死与“先帝遗诏”
- 陈阿娇被汉武帝废掉真的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 徐庶在三国中出场不多但智谋与诸葛亮不相上下
- 叶孤城怎么死的 叶孤城为什么参与谋反
- 汉武帝刘彻为何被冠以“薄情郎”的称号
- 汉武帝靠什么来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呢?
- 曹操的谋士郭嘉为何不赞成曹操去杀了刘备?
- 遭汉武帝阉割 其中一人之女当了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