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 秦与六国的一次大决战 历史的转折点( 三 )
这时,赵括的母亲也上奏说:“赵括从小就喜欢夸夸其谈,他的父亲曾说,‘我这儿子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会打仗,他若为将,兵败国亡的祸就要发生’ 。”赵王仍然不听 。
5、兵败长平
七月底,赵括来到军中 。他立刻改变廉颇的部署,发出挑战书与秦军决战,下令全军出击 。老成持重的军官全部罢免,只知提拔那些喜欢蛮干的“愣头青”为军官 。
且看秦军如何动作 。
秦军得知赵括为将,知道两军即将决战 。秦昭王命令善战的全军统帅白起直接任前敌总指挥,到第一线取代王龁 。但表面上仍以王龁为将,而且封锁消息,敢于泄漏白起到第一线的人,斩立决 。王龁名声小,才能不如白起,故意示敌以弱,麻痹赵括 。白起亲临前线,更加鼓舞了秦军士气 。
白起做了如下部署:把大军埋伏在有利地形,引诱赵军离开坚固的营寨 。两军交战,秦军正面迎战的军队,激战一番后佯装败退,赵括出动大军追击,等到赵军进入秦军的口袋后,秦军事先埋伏的两万五千骑兵从两侧同时冲出,把赵军一分为二 。赵军大部分被秦军包围,一部分退回赵营的军队,也被预先埋伏的五千骑兵挡在营内 。赵军被秦军分割包围,大部脱离原有阵地,来到不利的新地域 。赵括赶紧收缩,在不利的新地域筑垒固守待援 。秦军也不急于进攻,用预先筑好的坚固营垒,包围赵军 。原来是秦军攻坚,现在转为赵军攻坚 。
秦军完成对赵军包围后,派出支军切断赵军后勤粮饷供应 。秦昭王立刻在全国发起总动员,年十五岁的男子全部动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后期也征召十五岁少年入伍 。原本是二十三岁为戍卒,一下子降低八岁 。秦国男子,扫境以赴前线,成绝对优势歼灭赵军 。
秦昭王从首都咸阳赶到前线河内坐镇,鼓舞士气,并对参军的家庭赐民爵一级 。
再看赵军 。赵国全部精壮四十五万都到了前线,后面没有强大的机动部队作支援,赵军粮饷供不上,向齐国借粮 。齐国宣称中立,不给赵军一粒粮食 。
到了九月,赵军已经断粮四十六日,战马吃光了,就把生病瘦弱的军人杀来吃 。赵军山穷水尽,做垂死挣扎 。被围的全军分为四个梯队,轮番冲锋突围,赵括带头冲锋在全军的前面,战死 。主将战死,军无斗志,赵军全军投降 。
数十万降军需要粮饷,秦军遂将赵军全部活埋,只选了二百四十个赵国青年士兵回赵国报信,赵国全国震恐 。
秦一贯是战场全歼敌军,投降了全部杀掉 。秦军杀降,有两大原因:一是节省军粮,二是消灭敌方有生力量 。秦赵长平之战的决战阶段,在公元前260年四月到九月,历时半年,双方作战兵力一百万,赵军四十五万全军覆没,秦军约五十万,也死了一半,只剩下二十余万 。双方总计死亡七十余万人,在中国战争史上,此战是骇人听闻的 。由此可见,两国生死存亡决战之残酷 。
6、邯郸保卫战
长平之战,秦国没有乘胜追击,丧失了一次灭赵的大好时机 。公元前259年九月,秦军经过休整,决定大举伐赵,兵围邯郸 。白起称病不出,上书秦昭王说:“灭赵的时机已经丧失,邯郸的防务得到加强,秦兵难以攻破” 。秦昭王不听,派五大夫王陵为将,兵围邯郸 。
邯郸之战一开始,秦赵双方都展开了外交战,赵国使者对楚、魏、齐、燕讲唇亡齿寒,要它们相救 。秦昭王也派出使者要求各国中立,威胁说,谁敢救赵国,谁就要步赵国的后尘,下一个目标就全力攻击他 。长平之战,邯郸被围,就是赵国救韩国自找的,列国害怕秦国都不敢动 。齐国铁定了心保持中立 。燕国偏远,又弱小,不愿惹火烧身 。韩国已与赵国并肩作战 。赵国指望的,只是楚、魏两国 。
魏国相国信陵君,是平原君的小舅子,利用这一层关系,魏王答应相救 。魏王派出大将晋鄙率领十万大军,扬言救赵国,但魏王暗中命令晋鄙不出国境,驻军于邺城(今河北临漳) 。魏王遣使对秦王说,魏军只为声援,并提出从中斡旋,说赵王尊秦为帝,秦国退兵 。于是有魏使辛垣衍游说赵王,鲁仲连入赵与辛垣衍进行了一场辩论 。魏军屯于边境,名为救赵,实为两端,暗中与秦勾结,想从中渔利 。秦胜,魏军抢夺赵地;赵胜,名义已救 。魏军观望,楚国救兵也不出 。
平原君只有催逼信陵君,甚至发出狠话,说:“我赵胜之所以与你联姻,我敬慕你的高义,能够急人之难 。如今邯郸危急,公子袖手旁观,这叫急人之难吗?即便是公子看不起我赵胜,难道公子也忍心你的姐姐陪着我做亡国奴吗?”
推荐阅读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真奇怪 为何秦始皇一辈子都不立皇后呢?
- 红楼梦中宝珠是谁?宝珠为什么做了秦可卿的义女
-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 秦桧为什么要陷害岳飞?
- 秦二世胡亥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秦二世胡亥
- 举荐情敌做高官的两位先秦牛人 “私怨不入公门”
- 采石之战是哪个朝代的?采石之战的简介及影响
- 杨文干事件内幕 秦王李世民为权力陷害亲哥哥
- 谶语中的历史 秦国灭亡的三个神秘预言
- “秦淮八艳”这名字是靠什么而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