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业互联网2021拾光① | 智能制造多点绽放,青岛产业“生态之力”渐显澎湃

开栏语:
在工业互联网2021年的奋战版图上检索 , 跃动出活力澎湃的“青岛热词”:四新领航、千兆城市、场景对接、千员万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强劲动能在青岛充分显现 , “工赋青岛 智造强市”这张簇新的“城市名片”也愈加亮眼 。
更领先的战略目标、更典型的示范标杆、更完善的平台体系、更精准的供需对接、更顶级的行业资源、更优质的产业生态……在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战斗蓝图上 , 过去的2021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 青岛在工业互联网赛道上笃行不怠 , 扎根沉淀 , 久久为功 。
为者常成 , 行者常至 。 2022步履相催 , 时不我待 。 青岛在工业互联网这一世界产业“无人区”汇聚起更多更坚定的探路者 , 他们将继续助力这座城市的能级跃升 。
产业|工业互联网2021拾光① | 智能制造多点绽放,青岛产业“生态之力”渐显澎湃
文章图片

探路“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 离不开产业的“生态之力” 。 从明晰的政策导向到有力的资金保障 , 从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到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 从集合跨界资源的创新载体到“先行先试”的示范园区 , 从开放的区域协同发展路径到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入企诊断……一年来 , 一个丰盈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正在加速构建 。 在“资源池”的聚集效应下 , 青岛智能制造也将再上新台阶 。
以政策赋能 , 撬动百亿“真金白银”支持
去年以来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立足打造“智造强市”战略目标 , 创新实施“工赋青岛”专项行动 , 围绕“发展产业、服务企业” , 注重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 搭建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 构建企业协同创新、赋能发展生态 , 帮企业解难题、做实事 , 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
鼓励大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创新发展 , 促进中小企业“触网” , 不仅要以政策赋能 , 更要拿出“真金白银”支持 。 近年来 , 青岛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杠杆作用 , 撬动社会资本发起设立100亿元规模的工业互联网基金 , 重点投向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商等 , 促进资本、技术和项目在青岛加快集聚 。 去年7月 , 崂山区政府联合卡奥斯COSMOPlat共同设立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崂山奖励基金 , 通过政企携手聚力打造青岛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区 。
产业|工业互联网2021拾光① | 智能制造多点绽放,青岛产业“生态之力”渐显澎湃
文章图片

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崂山奖励基金发布 。
提供智力支撑 , 建设工业互联网人才高地
据《工业互联网人才白皮书(2020)》显示 , 与传统业态相比 , 工业互联网发展需要复合型、多维度、多层次人才 。 而目前 , 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 , 人才培养面临诸多困难 。 为建设工业互联网人才高地 , 青岛不断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形成产业与人才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
在推动工业互联网科教产融合方面 , 青岛鼓励和支持驻青高校布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交叉学科 , 增设工业互联网课程 , 加大生源教育培训强度 。
以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 国内多家头部企业纷纷与驻青高校开展联合共建 , 如科大讯飞与山东科技大学共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暨产业人才培训基地 , 商汤科技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共建青岛市人工智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 , 达闼科技与青岛科技大学拟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校企合作等 。 此外 , 腾讯协同华为、科大讯飞、商汤等合作伙伴 , 拟在我市协商搭建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培训服务平台 , 研究规划科创孵化相关政策 。
推动融合发展 , 建设特色载体与示范园区
搭建特色平台载体 , 也是助推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 在产业生态构建中 , 产业联盟便是重要一环 。 目前 , 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会员单位涵盖工业互联网领域、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专家学者等 , 以促进资源整合 , 推动产业协同 。 启动“沪深青三地共建工业互联网城阳示范区” , 举办2021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区域协同生态伙伴大会 , 开展“走进市北 , 冲浪工业互联网”系列活动……去年以来 , 联盟深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 努力推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台协同与生态共赢 。
产业|工业互联网2021拾光① | 智能制造多点绽放,青岛产业“生态之力”渐显澎湃
文章图片

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开展“走进市北 , 冲浪工业互联网”系列活动 。
工业互联网发展迈进深水区 , 青岛该如何“飞渡”?《加快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实施“工赋青岛”专项行动计划》中提到 , 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建设是重点发力的方向之一 。 为推动园区企业规模化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 , 青岛于去年8月公示了2021年青岛市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 , 综合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 , 以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为核心 , 打造智慧、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 探索形成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的指标体系、建设模式和运营方式 。
深度把脉 , 打通企业“上云”最后一公里
【产业|工业互联网2021拾光① | 智能制造多点绽放,青岛产业“生态之力”渐显澎湃】企业是工业互联网的主体 , 但却“千企千面” 。 针对企业“触网”和“用网”痛点 , 青岛通过为企业深度“问诊把脉” , 以场景驱动 , 打通企业“上云”最后一公里 。
产业|工业互联网2021拾光① | 智能制造多点绽放,青岛产业“生态之力”渐显澎湃
文章图片

2021青岛市首次“工业赋能”场景对接会暨工业互联网“千员万企”服务活动启动 。
去年4月 , 我市工业互联网“千员万企”行动正式启动 , 首批选聘281名服务专员 , 按照“主动服务、迅速反馈、全力解决、一跟到底”的服务模式 , 深入企业提供业务指导、行业咨询、政策咨询等专业化服务 , 为我市制造业企业进行工业互联网改造搭起桥梁和纽带 。
去年下半年 , 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中心与青岛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组织开展两轮工业互联网“入企诊断深度行” , 在前期工业互联网服务专员进行对接服务的基础上 , 针对企业基础情况、生产制造、数字化管理及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 , 形成诊断报告 , 并制定可行的改造实施方案 。 通过出具“量身定制”的数字化改造方案 , 有助于企业提升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综合竞争实力 。
产业|工业互联网2021拾光① | 智能制造多点绽放,青岛产业“生态之力”渐显澎湃
文章图片

去年8月起 , 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入企诊断深度行”
以开放“出圈” , 多地联动共建产业新生态
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是一场“产业奥赛” , 而青岛的解题思路更具开放特色 。 作为胶东经济圈龙头城市 , 青岛近年来不断探索工业互联网区域合作新模式 。 在去年10月举行的胶东五市工业互联网赋能高峰论坛上 , 胶东五市首个数字化转型领域的董事长赋能工程“数智赋能企业董事长工程”“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胶东五市深度行”等系列活动启动 , 也标志着胶东五市合作进一步深化 。
同为国内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 上海、深圳、青岛都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 。 上海市金融业发达 , 深圳创新能力强 , 青岛制造业门类齐全、场景丰富 , 三地在工业互联网技术、场景等方面有广阔合作空间 。 启动“沪深青三地共建工业互联网城阳示范区”;举办2021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区域协同生态伙伴论坛;建立沪深青三地工业互联网三地专家库 , 遴选专家78位……回顾2021年 , “沪深青朋友圈”的成果丰硕 , 三地不断深化区域协同与生态合作 , 打造产业链集群 , 探索产业新生态 。
同时 , 青岛的工业互联网“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容 , 助推多维合作 。 安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与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于去年签署“皖、青”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战略合作协议 , 共同探索工业互联网区域协同的新路径 , 充分发挥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对接与桥梁作用 。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采访人员 刘琴)
责任编辑:岳文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