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人肉”网暴频发, 平台岂能无责?
作者:高源
近日 , 某网红采访人员的粉丝在一论坛中发帖 , “人肉”出其各种私人信息 , 随即引发大规模网暴 。 虽然散布内容未知真假 , 但如此疯狂的泄露隐私、人身攻击行为 , 再次震惊舆论场 。
这些年 , 网络社交平台的蓬勃发展 , 给了每个人更多发声渠道 , 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负面效应 , 隐私泄露与网暴泛滥尤为突出 。 不只明星艺人的健康宝照片、航班信息及身份证号等被明码标价售卖 , 一些新冠患者的流调轨迹也被“人肉” , 连反虐猫志愿者的家人都能被锁定并遭到威胁……隐私泄露的范围早已超越公众人物范畴 , 任何普通人的私人信息都可能被恶意曝光、公之于众 , 随即恶言恶语飞短流长扑面而来 。
毫无疑问 , “人肉”曝光他人信息既缺德也涉嫌违法 , 而在太多狗血事件背后 , 同样不能忽略的角色还有网络平台 。 毕竟 , “人肉”隐私也好、泼污骂战也罢 , 都是借助这样那样的“平台”对外发布的 。 在一次又一次隐私泄露事件中 , 平台事前对于信息发布缺乏审核 , 往往坐视舆情四起才删帖回应;被主管部门约谈 , 每回都表态反省整改 , 可改来改去效果依然不彰 。 如此这般 , 守土之责何在?
如今 , 公众隐私保护意识日渐增强、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 “人肉”网暴、造谣毁谤之乱象也到了必须整改的时候 。 越是大平台 , 越是责无旁贷 。 加强治理力度、规范用户发言 , 一方面要将治理关口前移 , 利用技术手段强化内容审核 , 力争通过动态管控“见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另一方面 , 也要重视事后追责 , 建立“由号到人”的惩戒手段 , 形成震慑效果 。 当然 , 仅靠平台自查自纠恐怕不行 , 相关监管部门也应有所行动 , 倒逼平台守好用户信息“安全阀” 。
【北京日报客户端|“人肉”网暴频发, 平台岂能无责?】互联网确实是有记忆的 , 但作为这一工具的使用人 , 我们有权也应该选择让个人隐私在公共平台“被遗忘” 。 这需要监管发力、平台尽责 , 也需要所有人尽一分力:既然谁都不愿意在互联网时代“裸奔” , 那么不去围观议论他人隐私 , 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
推荐阅读
- 质量|首个“流浪黑洞”被发现,比太阳大7倍,科学家观测6年才发现了它
- 处理单元|出行洞察:DPU市场火热,“芯”战场发展前景如何?
- 保障|让场馆更快暖起来!航天技术保障云顶滑雪公园“绿色供暖”
- 过程|冬奥水下火炬传递机器人有颗“河工芯”
- Intel|英特尔的自我革命:要“接大腿”必须先拆分自己?
- Tesla|特斯拉取消雷达并未解决“幽灵刹车”问题 投诉反而有所增加
- 雪花|演员脚下雪花“如影随形”背后是世界首创的地面屏幕显示交互系统
- 青少年|全部免费!郑州“新地标”将于6月1日前后开馆
- 旗舰|小米卢伟冰:“旗舰焊门员”Redmi K40 已进入退市阶段
- 电子商务|快递“春节不打烊”是个伪命题?网友气笑了:节前发货但揽收到初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