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蒋光鼐 违令出击打响正规军抗日第一枪( 二 )


日军一边提出停火要求,一边增派援军,援军到后,并连续三次发起进攻 。开战一周,战火蔓延到江湾、吴淞一带,增兵已达1万多人,但十九路军防线仍巍然不动 。日本当局以盐泽指挥不力而予以撤职,另派野村吉三郎中将赴沪指挥 。
2月6日,野村接替盐泽上任,移兵力于江湾、吴淞方面,但他的进攻计划仍全盘落空,吴淞既久攻不下,蕴藻浜又不能得手,这更令日本当局大为不满,遂任植田谦吉中将为司令官,率号称日本最精锐的第9师团2万人赴沪援战 。
当天深夜,蒋光鼐着便装回到家里,郑重地对夫人黄晚霞说:“现在形势严峻,日军还要增兵,战火还要扩大 。有些眷属已经疏散了,但我是总指挥,你不能走 。如果你也走了,大家会觉得我没有决心和信心,会影响士气,人心就散了 。”
夫人黄晚霞深明事理,与宋庆龄一起,参加到后方伤兵医院慰问伤病员的工作 。
2月14日,日军陆军中将植田抵沪,兵力增至3万余人 。下午,蒋光鼐电告何应钦:“我虽欲求和,而日寇决无诚意,为民族生存,国家体面,只有决心一战 。”
此时,在首都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教育长的张治中将军向蒋介石请战,要求增援十九路军,迫于舆论压力,蒋介石允准张治中的请战要求,令其率嫡系合编第五军抵沪,并命令:“着第五军归蒋总指挥光鼐指挥 。” 16日,张治中率部出发抵达上海,奉蒋光鼐总指挥令,接替十九路军自江湾北端至吴淞西端之防线,并任左翼军指挥官 。
日军于18日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军队退出租界20公里,撤去此范围内军事设施并永不重建 。蒋光鼐愤然拒绝这些无理要求,断然下令:“用大炮回答它!”
20日晨,日军下达总攻击令,集中陆海空军全部力量,向吴淞、江湾、闸北全线大举进攻 。十九路军和第五军英勇回击,蒋介石直接打电话责问蒋光鼐说:“这个仗打得差不多了,下令停火!”蒋光鼐当即顶撞说:“这仗一定要打,而且已经打起来了,无法收手!”
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官兵不畏强敌,血战庙行镇,死守八字桥,使植田发动的两次总攻击均遭失败,其精心设计的中央突破计划宣告破产,以江湾、庙行为中间环节的我军防线得以巩固 。
植田遭败,东京震惊 。日本军事当局决定再次增兵上海战场,并设上海派遣军,以白川义则大将接替植田的总司令职务,统率援兵4万人和200架飞机来沪参战,于2月29日抵达上海 。至此淞沪战争已达一个月,日军数易主帅,但战局并无进展,仍囿于沿海的狭窄地带 。
不满“卖国”,倒戈反蒋
从1931年10月以来,中央一直欠发军饷,十九路军装备严重不足 。刚刚开战时,从南方来到上海的十九路军士兵都只穿单衣 。当《申报》刊出“前方将士无御寒”的消息,各地就发起赶制征衣活动,五天内收到捐赠全新棉衣三万余套,棉被二千余条 。各界民众慷慨解囊,现金、食品、药物等源源不断送达十九路军 。蒋光鼐在《十九路军抗日血战史》序言中曾感动的说:“淞沪之役,我军得民众莫大帮助,近者箪食壶浆,远者轮财捐助,慰劳奖饬,永不敢忘 。此同仇敌忾之心,使吾人感奋欲涕 。”
淞沪抗战激励全国,后方官兵纷纷请缨抗战,但蒋介石拒绝再向上海增兵 。蒋介石及何应钦之流再三鼓噪“趁着这几次战役胜利的时机,赶快收手,与日方谋求停战”,淞沪抗战前线未获一兵一弹补充 。与此同时,日本内阁却紧锣密鼓地组建上海派遣军,派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任司令官统一指挥 。
2月25日,原税警总团团长、淞沪抗战时改为隶属第五军八十七师的独立旅旅长王赓,被日军密捕后献出了我军力配备要图 。27日起,上海日军又得到增援,总兵力增至8万人 。当时中国守军总兵力已不足5万 。而中国方面,连续作战已近一月,十九军和第五军伤亡亦都惨重,急需增援,军政部却说,十九路军得到海内外同胞的捐献应当交公,军饷应从示交分款中扣除,也迟迟不派援兵 。
蒋介石的这种做法激起了国民党内人士的愤怒,冯玉祥在国民党中央全会上学面斥平蒋介石说:“若不赶快快定派出多数的军队援助他们,那就是害国殃民!”陈友仁说:“有这们不怕死的军队,又有这样慷慨好义的人民,政府不想收复失地,假若把这个机会失去,军心民心全失掉了 。”于右任也责问蒋介石:“为什么到了今天国难这样严重,反倒不下决心呢?”但是国民党当局依然置若罔闻 。蒋光鼐联系近在咫尺的上官云相和戴岳所部来支援 。然而,对方却始终按兵不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