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封闭村庄:快递三个月才能到手,女人养家一个顶仨
为了招待我,塔普尔一家从早上开始整理房间,一直忙到晚上6点才坐下来,总算有机会跟他聊几句 。没想到的是,他第一句话就说出了我一整天的疑虑,这个名叫坎皮雷·迪奥的村子,其实离罕萨山谷不到100公里,与中巴友谊公路的直线距离也就70公里左右,但各大户外徒步组织却将其誉为是“难以抵达的亚洲最封闭村庄” 。
文章图片
在巴基斯坦公布的民族资料中,最早定居坎皮雷村的是帕米尔人,在罕萨王国鼎盛期从塔吉克斯坦迁居到罕萨山谷的卡里玛巴德村,19世纪英国殖民者瓦解罕萨王国四处搜刮奴役,这支帕米尔人不得不躲到人迹罕至的坎皮雷 。对于祖先是不是帕米尔人,塔普尔并不在意,反而略带几分无所谓的口气说:坎皮雷村脱离文明太久,我们想的是怎么活下去,而不是活得更明白 。
文章图片
塔普尔的话虽然有些消沉,却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个村子的封闭,如同我在拉合尔认识的罗西·加布里所说的那样:坎皮雷的封闭会出乎你意料之外,那儿没有水电燃气,女性没有化妆品,男性没有烟酒,儿童也没有课本 。罗西现在加拿大读博,但她每年都会回到坎皮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村民们称她是“雪山天使”,罗西说:我不希望成为他们的天使,我更希望他们是自己的天使 。
文章图片
从罕萨出发去坎皮雷,前半程雪山脚下的路况都很不错,一直到布达拉村后海拔才开始迅速上升 。记得希尔顿在《失落的地平线》中写道:“香格里拉”居民大方有礼,他们在雪山脚下长大,心胸极其宽广 。在面对连绵不绝的雪山与随处可见的悬崖峭壁时,我也认为希尔顿写的很有道理,在这种地方长大的人,就算心胸不那么宽广,也不会凡事斤斤计较 。
文章图片
布达拉村位于罕萨山谷与勒格博希峰的交界处,向导卜莱曼德笑言:顺着罕萨河漂流半个小时就到卡里玛巴德 。与罕萨地区其他村镇不同的是,布达拉村是通往佐姆峰(6518米)和萨尔雪山(又名巴拉托峰,7795米)的唯一入口,前者归属兴都库什山脉,后者则是喀喇昆仑山脉西段主峰,也是巴基斯坦境内的最高峰之一,位列全球第25名 。在20年前,布达拉村还只有不到100个村民,随着喀喇昆仑公路的通车,在雪山上定居的居民逐渐下山,一点点的聚集在布达拉村,如今已有上千户的规模 。
文章图片
为了方便第二天去高山草甸度假村,向导建议我直接住在半山坡的村民家里,包早晚餐也就2000卢比,换算人民币大约80元 。当然,村民家中没什么好吃好玩,但胜在所有食材都是纯天然的,地处僻静深山,空气又十分清新,也难怪被很多旅游杂志称为是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 。早餐是一张羊肉馅饼配羊奶,吃饱喝足准备上山时,女主人又给我切了几块“羊油切糕”,这是布达拉村的特产之一,据说早期的牧民不方便回家吃饭,就是带着这种“切糕”上山,一口咬开满满的羊肉香,里面的核桃、腰果虽然不脆,却是补充体力的最好食物 。
文章图片
与山脚下一片金黄不太一样的是,山上的草甸因海拔高、常年低温,因而仍是一片翠绿,沿途所过之处皆是羊群,度假村就在萨尔峰的半山处,海拔约5150米 。根据向导的描绘:这是世界罕见的高原草甸之一,除非暴雪两三个月,否则草甸会一直都是绿的 。2006年欧洲登山协会将这条路线列为“中亚优选线”后,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聚集在这里,才有了如今的度假村规模,旺季期间平均一天能接待2000多名游客 。
文章图片
第二站是托尔塔村,这是罕萨地区有名的“杏仁之乡”,一个村子的杏仁年产量就占了巴基斯坦全国的15% 。托尔塔村还有很多传闻,据说村民们习惯用杏肉喂养山羊,杏皮杏叶直接埋在地里腐烂成农作物有机肥料,就连孩子们的学费都用杏仁替代 。驱车途经时遇到几个孩子在路边玩耍,向导让我送出提前准备的巧克力,或许,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吃到巧克力吧,直到车辆启动,他们还在奔跑送别 。自驾罕萨的公路还是相当不错的,唯一不舒服的就是海拔忽高忽低,可能前一刻还在海拔5000米以上,下一刻又回落到3000多米,所以沿途的景色也经常在秋黄与春绿之间切换,唯一不变的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雪山 。
推荐阅读
- 真棒!除夕夜最感人的瞬间,小女孩陪消防员爸爸一起站岗,网友“备孕生女儿”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
- 心理学是人类最高的能量场,唯有智者才能了解、走近她
- ?量子化学的基准方法才是最有用的
- 最嚣张的逃犯:潜逃16年,娶4个妻子生12个孩子,身家几个亿
- 除了扎克伯格, 他以身价250亿美元成为世界历史第2位最年轻富豪。
- 768公里!17.01秒!史上最长和最久的闪电!
- 1到10之间最神秘的数字,中外无数传说都和它有关,谜团至今未解
- 照亮月球最黑暗的区域
- 士兵捡树叶擦屁股,却遇到世上最剧毒的树,最终因疼痛难忍而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