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黑芝麻造芯:IP在左,大算力在右

叩开汽车智能新纪元大门
汽车|黑芝麻造芯:IP在左,大算力在右
文章图片

汽车|黑芝麻造芯:IP在左,大算力在右
文章图片

作者 | 李 想
编辑 | Jane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里 , 有一篇名为《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 这个故事中 , 装着无数珍宝和金币的山洞门 , 只需念一句“芝麻 , 开门吧”咒语 , 就能将其打开 。
现在 , 那句古老的咒语成就了一家自动驾驶计算芯片企业 , 叩开汽车智能新纪元大门 。
2022年1月12日 , 在北京举办的黑芝麻智能5周年沟通会上 , 黑芝麻智能市场总监黄莹这样解释其名字寓意:“黑芝麻智能是神奇科技与神奇咒语的结合 。 黑代表黑科技 , 芝麻是一粒种子 , 寓意节节高的希望 。 同时 , 芝麻的英语(sesame)发音与感知(sensing)发音相近 , 与感知核心技术相呼应 。 ”
汽车|黑芝麻造芯:IP在左,大算力在右
文章图片

黑芝麻智能成立于2016年7月 , 由两位清华学子单记章和刘卫红在硅谷创建 , 定位为Tier2供应商 。
自成立之初 , 黑芝麻智能便深耕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视觉感知核心技术与应用领域 。 成立5年来 , 这家科技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 , 并于去年9月完成由小米领投的C轮及战略轮融资 。 北京沟通会当天 , 它刚获得博世集团旗下博原资本战略投资 。
“汽车主机厂们之前可能连芯片企业大门朝向哪边都不清楚 , 如今 , 他们却要主动请芯片厂商吃饭 。 ”黑芝麻智能CMO杨宇欣打趣道 。
玩笑背后 , 不乏疫情导致芯片短缺的现实背景 , 但更深层次原因或许是 ,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 , 智能芯片已是执牛耳者 。
01.
IP制胜
同造车新势力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一样 , 相比高通、Mobileye、英伟达等跨国芯片巨头 , 黑芝麻智能、地平线等本土企业是行业新生力量 。
但新芽下 , 却培植着成熟的基因 。 “自动驾驶芯片行业既需要能做芯片设计的资深人才 , 又需要对汽车行业有足够深入了解的团队 。 ”杨宇欣表示 , 黑芝麻智能目前拥有近600人团队 , 核心成员大多为清华大学背景 。 加入黑芝麻智能前 , 他们分别在高通、英伟达以及通用汽车、特斯拉等企业拥有长达多年工作经验 。
汽车|黑芝麻造芯:IP在左,大算力在右
文章图片

黑芝麻智能在2019年推出第一代芯片A500 。 该芯片算力为5-10TOPS , 算力利用率达80% , 高于特斯拉FSD芯片的55% , 但成本却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 。
2020年 , 其第二代芯片A1000系列发布 , 算力比第一代提升近8倍 , 达到58–116TOPS , 能效比超过6 TOPS/W , 整体性能在全球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
2021年4月 , 黑芝麻智能发布华山二号A1000 Pro 。 A1000 Pro算力达到106 TOPS , 最高可达196 TOPS , 继续保持国内最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位置 。 这也使得黑芝麻智能成为国内唯一推出两款满足ISO26262车规功能安全标准的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厂商 。
IP是黑芝麻智能在短短5年时间里冲刺到全球第一梯队的制胜关键 。
汽车|黑芝麻造芯:IP在左,大算力在右
文章图片

长期以来 , 芯片行业遵循摩尔定律优化硬件 , 展开算力角逐 。 黑芝麻智能与地平线等新势力却剑走偏锋 , 选择“算法+芯片”软硬结合新发展思路 。 这一思路在算力比拼中为它们开辟了新赛道——架构设计和对算法的洞察正不断推动AI芯片真实性能进化 。
此过程中 , 黑芝麻智能先后打造NeuralIQ ISP图像信号处理器和DyanmAI NN引擎两大核心IP 。
NeuralIQ ISP图像信号处理器旨在让汽车“看得清” 。
通常而言 , 手机拍照多为静态拍摄 , 可以通过运用传统的多帧降噪技术 , 在暗光环境中拍出纯净的照片 。 但由于汽车行驶时处于高速运动状态 , 所以车规级图像处理技术更困难 。 黑芝麻智能通过自研ISP处理系统 , 让摄像头在超低光和大逆光场景下清晰成像 , 感知到的信息在后端计算中更均一化 。
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平台DynamAI NN引擎旨在让汽车“看得懂” 。
汽车|黑芝麻造芯:IP在左,大算力在右
文章图片

这个过程是这样的:通过NeuralIQ ISP图像信号处理器处理后的图片 , 将传递到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平台DyanmAI NN引擎上 。 先将收集的新数据信息与计算平台存储的数据进行对比 , 再进行推理和决策 , 预测出周围环境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 从而保证汽车“看得懂” 。
其后 , 通过与其他车、云、路互联协同 , 扩大有效感知范围 , 让汽车“看得远” 。
“跟很多芯片公司不同 , 我们研发第一颗芯片花了3年时间 。 跟特斯拉在技术性能上做对标 , 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武器 , 这个武器就是自研的核心IP 。 这是黑芝麻智能做出国内性能最好AI芯片的关键 。 ”杨宇欣总结道 。
02.
杀手锏
黑芝麻智能的杀手锏是大算力芯片 。
帮宁工作室了解到 , 今年4月 , 黑芝麻智能将发布250TOPS以上算力的A2000芯片 , 预计到今年底或2023年初 , 基于A1000芯片开发的自动驾驶汽车将量产 , 届时就可体验到基于国产大算力芯片的产品 。
就自动驾驶芯片而言 , 算力和能效比是最主要的评价指标 。 在这两方面 , 英伟达和英特尔Mobileye这两大芯片巨头各有优劣势 。 英伟达Orin芯片可达到254TOPS算力水平 , 但能效力比较低 。 而英特尔Mobileye的EyeQ5 , 虽然算力只有24TOPS , 但能效比却达到2TOPS/W 。 两者均可保证较高自动驾驶能力 。
黑芝麻智能华山二号A1000Pro芯片算力为106 TOPS , 介于Mobileye与英伟达之间 。 但与该芯片配套的FAD全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 则使黑芝麻智能真实算力更为惊艳 。
这一平台具备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 可通过单芯片、双芯片或四芯片等不同组合方案 , 满足从L2到L4等不同级别自动驾驶算力需求 。
打个比方 , 单颗A1000L芯片适用于ADAS辅助驾驶;单颗A1000芯片适用于L2+自动驾驶;双A1000芯片互联方式算力最高可达232TOPS , 可支持L3级自动驾驶;四颗A1000芯片则可支持L4甚至以上自动驾驶需求 。
相较Mobileye采用的传感器+芯片+算法绑定的黑盒方案 , 黑芝麻智能的开放生态和灵活商业模式 , 允许芯片在适配自研算法以外 , 还可以适配任何第三方公司的算法 , 这使得主机厂定制差异化更具灵活性 。
汽车|黑芝麻造芯:IP在左,大算力在右
文章图片

更重要的是 , 坐镇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最快、体量最大的中国主场 , 黑芝麻智能接收到的一线市场信息 , 以及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更快速 。 “软硬件完全解耦体系 , 意味着黑芝麻智能拥有完整量化能力 , 核心硬件基础以及软件模块都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和替换 , 让黑芝麻智能比外资芯片厂商拥有更多灵活性 。 ”黑芝麻智能应用工程副总裁邓堃说 。
资本市场提前嗅到了这种商业空间 。 除1月12日当天获得博原资本投资外 , 2021年 , 黑芝麻智能还完成数亿美元战略轮及C轮融资 , 投后估值近20亿美元 。 在不久前发布的胡润《2021全球独角兽榜》中 , 黑芝麻智能成为人工智能行业独角兽企业之一 。
汽车|黑芝麻造芯:IP在左,大算力在右
文章图片

截至目前 , 黑芝麻智能已与中国一汽、博世、上汽、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悦享、经纬恒润、亚太、保隆、联友科技等 , 在L2/3级ADAS和自动驾驶感知系统解决方案上展开商业合作 。 其中 , 与一汽南京联合打造的红旗芯算一体自动驾驶平台 , 将服务于红旗后续量产车型 。
杨宇欣向帮宁工作室透露 , 黑芝麻智能正在推进的C+轮融资很快就会完成 。 黑芝麻智能将按照芯片出来、客户定点、量产上车的“三步走”前进 , 目前处于第二步和第三步之间 , 重点将是芯片上车量产 。 “增量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没有那么强 , 更多是证明自己 。 但这个时间窗口只有三到五年 , 预计在2025年就会关闭 。 ”杨宇欣说 。
【汽车|黑芝麻造芯:IP在左,大算力在右】一个新时代已轰然洞开 , 它将以超越现今人类科技和知识所及范畴的洪荒之力 , 改变未来交通形态 。 而打开这个新时代大门的钥匙 , 就握在黑芝麻智能手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