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人|元宇宙浪潮下,如何通过虚拟手段打造非虚构营销?
编辑导语:元宇宙成为各行各业都普及使用的营销手段时,如何更好地进行非虚构营销就成了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讲解了非虚构营销的概念和当下虚拟人的多元化身份,以及虚拟人营销面临的困境,不妨来看看。
文章插图
这个世界的客观存在正悄然改变,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当次元壁被打破,原来的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吗?
诚然,元宇宙时代远未到来,但单边的元宇宙已经端倪初现,科技公司、社交平台、兴趣社区,甚至茶饮品牌纷纷布局元宇宙,当下,人类还未成为穿越虚拟与现实的“两栖物种”,但是,从虚拟偶像到数字人,虚拟人类已经踏进现实。次元破壁,随着虚拟人越来越频繁和深入的商业渗透,品牌营销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如你所知,现代品牌营销是通过一对多式的单向传播展开的, 后来发展为一对多式的双向传播,直到发展为当下流行的社交式沟通传播模式。但无论是哪种模式,“品牌存在”与“品牌认知”之间一直存在一种微妙的关系。
传统上关于品牌的一个基本共识,品牌根本没有客观存在,它只是消费者头脑中现有认知的集合。这也就意味着,品牌认知是基于品牌营销所形成的认知,这就带来品牌想指和能指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品牌本身不是客观的,品牌营销自然也都是虚构式的传播。是的,品牌只能依赖各种传播把品牌精神、调性、故事等等内容进行输出,以期形成一个完整的差异化认知在消费者心智中占位。
这些传播内容即便不是100%虚构,但之于人们来说,因为品牌不可能完整、真实参与到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且营销传播是基于商业目的的,这些内容的可信度也是存疑的。而且在社交时代,碎片化的信息无时不刻大量涌现,品牌传播也裹挟着碎片化,这导致品牌认知的形成越来越困难。
即便借助真实的、和消费者连接更加紧密的明星、KOL进行传播,但这些明星、大咖、红人只是拿钱办事,今天为你喊单,明天就为别人摇旗呐喊了,而且一个名人可能同时代言多个品牌,再加之名人时有形象崩塌等不可控因素以及各种流量成本的激增,品牌认知偏差或认知被削弱是不可避免的。
凡此种种,在社交时代,品牌存在与品牌认知之间的三个真相就是:
- 人们对品牌信息难以完全接收或存在不信任。
- 品牌存在依赖于不断的品牌营销但效果依然难把握。
- 品牌在融入现实世界方面没有最终发言权。
一、什么是非虚构营销?要想搞懂非虚构,就要从现实和虚构说起。
【 虚拟人|元宇宙浪潮下,如何通过虚拟手段打造非虚构营销?】什么是现实?朝九晚五挤地铁,上班搬砖不得闲,别人摸鱼你干活,一年到头又一年。这种生活中实实在在发生着的事情,也许平淡无奇波澜不惊,但真实存在,每天都会面对,这就是现实,也就是绝对非虚构。
那什么是虚构?虚构就是在无秩序的时间里,整合基于某种目的的场景,捏合一段看似完整的东西。所谓源于现实高于现实,这意味着虚构是对现实的抽离,是对现实的目的性集合刻画。
就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那种故事性软文,一个实习生从月薪八百到逆袭总裁,只因为学会了什么什么。这就是虚构,看似有故事有情节,但都是片段攫取、美化归因,通过现实创造出来的所谓真实内容。
而非虚构就是介于现实和虚构之间。
推荐阅读
- 3.0|数字虚拟人进入3.0,用来直播带货却费劲
- 技术|?养一个"虚拟人"要花多少钱?它又能为你赚多少?
- 阿里|帮助阿里省了几百个亿,它开启了分布式数据库新纪元
- 电商|元气部落荣登登上了AppStore中国免费榜(购物)TOP
- 菜鸟|美one回应李佳琦补税17亿传闻;孙杨直播带货5小时销售额1500万元
- 宇宙|沃尔玛谋划“元宇宙超市”
- mcn|小红书起诉微媒通告等4家涉虚假种草通告平台、MCN机构
- 种草笔记|小红书起诉4家“代写代发”机构索赔1000万元
- 富人区|投资两三千元月入一两万轻资产回收废旧衣服,解开内幕细节。
- 电子商务|2021年成都累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4526.75亿元,同比增长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