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来自认知,亏损来自无知!交易亘古不变之争,读完深受启发( 五 )





抄底和追涨的关系
到底应该抄底还是追涨?这话题也争论已久 。 我认为 , 这两个东西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在大趋势里 , 可能是抄底的 , 小趋势可能是追涨的;反过来一样 。
大趋势要追涨 , 小趋势要抄底 。 所谓大趋势 , 是证券主体已经到了宏观环境拐点、货币政策观点、业绩拐点、业务形态或商业模式拐点 , 并且基本得到投资者认同 , 并且已经有了上涨苗头 。 从技术派的语言来说 , 就是下降趋势已经打破和反转 。 但是从小趋势来说 , 可以短周期回调时买入 , 这是抄底 。 或者用技术派的话来说 , 这是第二买点 。
所以说 , 二者是混杂的 。 谁都希望自己的成本低 , 但是片面追求成本低 , 会造成不确定性大(半山腰) , 或者长期地步盘整 , 等待市场确认的时间周期长 , 或者追求成本低会造成根本没机会买入 。 如果片面追求确定性不敢冒险赌博 , 会造成建仓成本太高 。 这两点自己去权衡 , 没有定论 。 高手都是平衡高手 , 偏激的都不行 。


止损和止盈的关系
对于止损止盈的关系 , 一言以蔽之:你到底要用多大的止损博多大的止盈?这是一个损失和收益的大小对比问题 , 当然还有概率问题 。
所有技术分析者都说:“截断亏损 , 让利润奔跑” 。 但是这不容易做到 。 价值分析者都有盈利预期和合理的市盈率估值 。
我只想提醒基本面分析派一句 , 市场的疯狂程度可能超出大多数人想象 。 基本面派需要再看看人气是否依然狂热 , 是否人人还在谈论该证券 , 看看大趋势是否完好 。
还要提醒技术派一句:趋势已跌破并不一定代表行情结束 。 技术派要再看看标的是否达到基本面分析预期的理论价位 , 或者是否高估了 , 人们的心理预期是否已经改变 , 热点是否已经转换 。
止盈的问题 , 应该是最难的 。 经典的技术分析派是这样的 , 跌破趋势后反抽不能创新高 , 这时离场 。 也有人是要跌破头部平台后离场 , 也就是顶破m形顶 , 头肩顶等等 。 但是这里面也有很多问题 , 跌破的判定幅度是多少 , 3%还是5%(海龟战法里有计算历史波动率做突破尺度) , 持续多长时间算跌破 , 是按盘中价格还是收盘价?还有根本没有反抽的 , 尖顶跌下来 。 面对这诸多问题 , 还是问问自己最初开仓的理由是否还存在 , 在当下是市场情况下是否还愿意承担该敞口 , 该敞口在该位置是否有比其他机会更显著的胜率?或者问一个更明晰的问题 , 假设目前还空仓 , 那么愿意在该点位买入吗? 我比较反对机械的技术分析交易系统(一般就是支撑位入场 , 或突破位入场 , 趋势破坏离场) , 当然我无法证伪该类系统无效 , 我只是认为 , 市场不会用这么单一的模式解释 。 世界上有很多无法证实和证伪的事情 , 我只能说 , 在认识论上 , 这是一种信仰 。
也就是说 , 我反对机械的止盈或止损 , 但是你若真的没有任何其他判断线索 , 也只能这样了 。
当然 , 有些技术派认为 , 一旦你开始抛开市场成交 , 进行主观判断 , 那么就进入了陷阱 , 因为市场的成交 , 比个人的判断更真实有效 。 换句话说 , 跌破就应该止损 , 因为一定有你不知道的坏事情发生 。 从理论的简洁性来说 , 这种机械技术分析策略很迷人 。 但现实不是这样 。
我并不认为我们应该这样思考问题 , 人若没有独立思考 , 就更羊群没有分别 。 只是说 , 你对市场的反向力量和时间要有清醒认识 , 要尽快去做调查 , 标的是否发生了重大问题 。
我也有跟一些期货交易者聊过 , 也有纯粹用突破战法持续盈利的 , 但是当我问到止损幅度的问题 , 答曰灵活掌握 。 不管怎样 , 对于这种机械交易法 , 人和计算机相比没有任何优势 。 所以 , 我不认为这是交易者应该走的路线 。
止损的问题一样 , 我认为主要是看看能否承担损失扩大 , 开仓的理由是否依然成立 , 是否有更高的胜率交易机会 , 是否愿意在该价位开仓 。
所以 , 说来说去 , 还是对一个概率的判断问题 。 当然 , 这个概率是多种分析方法得到的 。


短期和长期的关系
过于短的周期 , 证券的走势是杂乱无章的 , 分析起来没有意义 。 过于长的周期 , 又是没有办法给出正确的判断的 。 当然每个品种都有不同 , 个人认为 , 如果做基本面反转策略 , 汇率和债券类产品看3到6个月;股票(上市公司)看1到2年 。 当然如果是事件冲击型交易 , 可能就是以天为周期数量级 。 交易者根据自己的品种的历史情况可以大致知道一个价格趋势周期大概多长时间 , 这样来找到自己的分析和交易的时间尺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