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凉散的作用与功效

【来源】清·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卷四 。
【组成】白僵蚕酒炒,三钱全蝉蜕十二个全蝎去毒,三个当归二钱生地酒洗,二钱·金银花二钱泽兰二钱泽泻-钱木通一钱车前子炒研,一钱黄连姜汁炒,一钱黄芩-钱栀子炒黑,一钱五味子一钱麦冬去心,一钱龙胆草酒炒,一钱牡丹皮一钱知母-钱甘草生,五分 。
【用法】水煎去渣,人蜜三匙,冷米酒半小杯,童便半小杯,和匀冷服 。
【作用与功效】清热利水,凉血解毒 。
【主治、适应症】温病表里三焦大热,胸满胁痛,耳聋目赤,口鼻出血,唇干舌燥,口苦自汗,咽喉肿痛,谵语狂乱者 。
【方解】本方以小清凉散加减化裁而成,清热之力更强,并着重凉血解.毒,止血开窍 。
全方在小清凉散基础上增入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水,导热下行,配合蜜、酒引上导下,使三焦弥漫之火热得以从小便而出,既散在上之郁热,又导热邪从下而出;再加全蝎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引药力上达七窍,配合僵蚕、蝉蜕宣郁开窍,升降气机,解毒消肿 。此外,更有童便清热利水、凉血化瘀 。童便在《素问》中称为“轮回酒”,《本草纲目》名之“还元汤”,意即以己之热病,用己之小便,人口下咽,直达病所,引火从小便速降,为古人治热病呕血等证之妙法,本方用童便代替病者小便,亦取其降火凉血之意 。《重庆堂随笔》中亦曾记载“童子小便,最是滋阴降火妙品,故为血证要药” 。此外,本方所主之证血分热邪较小清凉散证更为炽盛,前证仅见邪热鼓动血液,气血为热邪壅滞所致咽喉唇口颊腮肿痛,而本证可见邪热迫血妄行之口鼻出血,故知本证与前证相比,血分热毒更盛,血液浓缩、滞涩不通,故在小清凉散生地、牡丹皮、当归凉血和血的基础上加人麦冬、五味子增液敛阴,恢复被邪热煎熬损耗之阴液,使瘀热得解,血行复归常道 。
【方论】诸药清热利水,使瘟毒伏热,从小便去;妙在三虫引药及酒达于外,使外邪俱豁然而解,是彻内彻外之方 。(《血证论》) 。
【临床应用与医案】
亨特面瘫
刘氏观察32例亨特面瘫患者的中医药临床疗效,治疗组16例,药用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黄、车前子、泽泻、当归、川芎、赤芍、柴胡、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连翘、菊花、金银花、夏枯草、蝉蜕、僵蚕、全蝎等;对照组16例服用牵正散加减 。结果发现,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
按语亨特综合征,亦称To lsa-Hunt综合征、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颅神经炎引起,临床表现除具有贝尔面瘫症状(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或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或出现听觉过敏或耳后疼痛)等症状外,还有外耳道或耳郭出现疱疹、疼痛等症状,属热毒内郁,少阳经气不利 。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泄热解毒;生地、当归、赤芍凉血养阴;泽泻、车前子利水除热;蝉蜕、僵蚕、全蝎熄风开郁散热 。全方体现大清凉散清热凉血,解毒熄风之效 。
[刘晋熹.清热利水祛风活血法内外并治周围性面瘫98例临床研究.中国民间疗法,2012,10:50-52.] 。
【临证提要】
本方与小清凉散同名“清凉散”,皆治温病火热炽盛所致清窍不利之证,若郁热得解,则火热不再上犯清窍,咽喉口鼻皆恢复一派清凉之感,故以清凉名之,但有大、小之分 。本方名为大清凉,谓其清热之力更强,与小清凉所治之证相比,邪热更盛,病位更深,为三焦表里大热,且邪热已由气分人于血分,邪热煎熬血液,一方面烁血成瘀,瘀热互结,气血壅滞,不通则痛,故见咽喉肿痛,胸满胁痛,甚则瘀热内结,血分热炽动风,出现谵语狂乱;另一方面邪热逼迫血液上走清道,故见邪热迫血妄行而致口鼻出血,火性炎上,故邪热易于上行,无论在气在血,皆可见咽喉、口鼻等清窍不利之症 。杨氏对大小清凉散的阐发和应用,充分体现了温病热邪由气分人血分的动态过程 。小清凉散证以气分热盛为主,兼扰血分,邪热鼓动血脉,使气血壅滞上窍而见壮热烦躁,咽喉不利,颊腮肿胀,故药用大清气热,兼以凉血 。而本证为热毒已人于血分,邪热逼迫血液外溢,动血耗血,瘀热内阻,故本方泻热之力更强,气热得清则血热得以外透而解,并针对其血分热炽、热邪耗血伤阴的特点,在凉血散瘀的基础上更加重养阴泻热的力量 。
【大清凉散的作用与功效】本方与吴又可《温病条辨》犀角地黄汤皆治血分热炽之证,不同之处乃本方所主之证,瘀热更偏于上焦孔窍,病位较高 。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中曰“经络热盛迫血妄行,出于鼻者为衄,……温病责其血热在里,浮越于表也 。犀角地黄汤加芩、连、柴、栀、玄参、僵蚕、蝉蜕,甚加大黄,人蜜、酒、小便冷服 。温病吐血与衄血,皆属火毒内郁,经络火盛,火载血液而妄行,大清凉散,或犀角地黄汤合泻心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