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为了当上老大都用了哪些卑鄙手段?( 二 )
宋江另一个突出的本事是“仗义疏财” , 因此赢得了江湖好汉们的尊敬 , 比如“私放晁天王”为了朋友义气可以置国家法律不顾 , 初见武松、李逵时 , 从来没有舍不得花银子 , 这些都是“仗义疏财”的事例 。粗一看宋江确是因为“仗义疏财”而做上老大 , 但仔细想一想 , “仗义疏财”对做老大虽然有很大作用 , 但不是唯一的 , 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
梁山好汉中“仗义疏财”的不止有宋江 , 要是较真说每个好汉都“仗义疏财” , 只是仗的义有轻重、疏的财有多少而已 。柴进是大周皇帝嫡孙 , 财力不是宋江一个刀笔小吏能比 , 他庄上养着三五十无处投奔的好汉 , 亦曾冒着犯王法的干系救林冲出沧州 , 要说“仗义疏财” , 柴进比宋江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有朱仝、雷横 , 也“义释”过晁盖宋江 , 可见宋江并不是因“仗义疏财”才坐了头把交椅 。
宋江的本事还有一条“刀笔精通 , 吏道纯熟” , 这更不是做老大的本事 。若论“吏道” , 铁面孔目裴宣不比宋江差 , 若论文笔 , 圣手书生萧让更比宋江强 。除了这些 , 宋江好像再没有拿得出手的本事 , 正如他自己说的“貌拙才疏”“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 , 武不能附众” 。
然而做老大终究需要本事 , 不然人人都做老大了 , 可从来做老大的只是少数人 。究竟是什么本事?还是宋江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 。浔阳楼上宋江题了两首反诗(词) , 其中一首《西江月》开头两句“自幼曾攻经史 , 长成亦有权谋” , 可谓酒后吐真言 。宋江赖以做上梁山老大、驾驭众好汉的本事 , 正是这“权谋” 。
【宋江为了当上老大都用了哪些卑鄙手段?】
权谋 , 或叫作权术、法术 。中国的科技水平落后 , 权谋文化却一向发达 , 已至渗入到了平常的俗语成语中 , 如“杀鸡儆猴”“先礼后兵”等 。但凡做一把手的 , 可以文不能提笔武不能提枪 , 却绝不可以不会权谋 。郑庄公克段于鄢是权谋 , 燕昭王千金市骨是权谋 , 刘备掼阿斗、曹操割发代首更是权谋 , 名曰“王霸之道”“恩威并施” 。中国历史 , 特别是帝王发迹史 , 正是一部权谋史 。宋江既然从小熟读经史 , 一篇篇精彩的权谋教程自是用心领会 , 及至长成就活学活用 。
且看宋江都有哪些权谋手腕 。驰马东溪村给晁盖报信是宋江故事的开始 , 此举虽是仗义 , 也未尝不可看作是宋江市恩于晁盖等人 , 没有这一节 , 宋江日后上梁山的威信全无着落 , 就算平日里有些名望 , 上山后没一点功劳 , 怎能坐得第二把交椅?然则又不能只吃这点老本 , 坐吃山空 , 本再大也有吃完的一天 。以后宋江处处留意 , 保护这点老本 , 不断开发新本 , 直至够做老大的本 。
晁盖等人在梁山安身后 , 不忘宋江大恩 , 派刘唐送来一封信和一百两黄金 。这又是个难处 , 一百两黄金 , 收与不收都不妥 。宋江的做法是看了书信后 , “把那封书 , 就取了一条金子 , 和这书包了 , 插在招文袋内” 。别看轻轻巧巧几个动作 , 又是宋江小展权谋 。如果把一百两黄金全收下 , 一则这是笔巨款 , 过于显眼 , 对宋江对梁山都是风险 , 要是让做公的知道点风声 , 拔起萝卜带起泥 , 谁都不得安生 。二是收下一百两黄金后梁山算是报答了他宋江的恩德 , 以后两不相欠 , 宋江这点老本就没了 。所以全收下是不行的 。如果不收 , 这帮好汉最是直性 , 诚心送来的东西 , 不收必然伤了好汉们的感情 , 而吴用这类有弯弯肠子的人则会认为宋江怕受牵连 , 怕摊上“勾结盗匪”的罪名 , 要和梁山“划清界限” 。拒收以后 , 虽然梁山不至于立即和宋江断了关系 , 总是疏远了一些 , 所以不收也不行 。宋江只收一条 , 这样做就完全避免了收或不收的不利处 , 而好汉们总道宋江有恩于人不图回报 , 确是义高云天 。宋江未闯江湖便有这番权谋 , 日后晁盖卢俊义之辈自然不是对手 。
推荐阅读
- 水浒 哪位梁山好汉日后竟当上了皇帝
- 为了逃命减轻车重 他把儿子女儿推下马车
- 武松和宋江的招安有何不同?为啥武松能受重用
- 索超为什么会心甘情愿投降了宋江?
- 水浒传宋江不过是一押司 哪来那么多钱招揽群雄
- 汉文帝刘恒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 一代才女如何为了情敌走上龙床牵线搭桥?
- 双枪将董平为何位居梁山五虎将?拥立宋江有大功
- 史上名士也无良为了娶名媛窦凝竟然杀小三?
- 宋太祖赵匡胤棒打鸳鸯强扭瓜究竟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