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朝鲜之役 中华武将VS倭寇头目( 五 )


这时日军盘踞朝鲜半岛已有7年之久,在沿海分布三处,战线长达千余里,士兵疲于奔命,供应不足,屡败厌战,士气低落 。日军与明军交战往往“举阵惊骇奔散”,投降者愈来愈众 。是时,日本国内普遍怨恨丰臣秀吉,8月18日,征战一生的丰臣秀吉因为朝鲜战争的失利,羞愤积郁,终于在伏见城死去 。临死前遗命退兵 。这对朝鲜的日军无疑是雪上加霜 。小西行长进退不能,再次提出和谈,并再度遭拒,只能坚守城堡,等待援军 。
到了十一月,日军的承受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小西行长再次准备厚礼送至李舜臣营中,希望和谈,还是遭到拒绝 。绝望的小西行长向岛津义弘求救,岛津于是集结近5百艘船,企图冲破联军防线,打通回国的通路 。此时,加藤清正率军先逃,日军纷纷撤退 。中、朝军队英勇追击,断其归路 。在东南海岸露梁海战中,李舜臣统率的水军在露梁津湾截住了五百多艘企图从朝鲜运走残余部队的日本军舰,朝中水军与侵略者展开激战,击沉日舰450艘,歼灭日军1万多人,日军彻底战败 。在这次战斗中,李舜臣亲自驾船擂鼓,率龟船冲入敌阵,被日军包围 。明将陈璘舍身救援,年高70的明朝老将邓子龙,率领壮士200人,跃上朝鲜战船奋战,所驾战船不幸起火,壮烈牺牲 。李舜臣、陈璘杀出重围,赶来救援,李舜臣不幸身中流弹,伤重垂危,他叮嘱不许声张,把军旗交部下代为发号施令,继续战斗,直到胜利 。此次海战,中朝军队大获全胜,击沉敌舰数百艘,全歼日本水军 。日本陆军完全孤立,仓皇逃窜,勉强地撤回了日本 。援朝抗日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 。
战斗一结束,陈璘急忙在阵前寻找李舜臣以共庆胜利,突然听说李已经中弹牺牲,悲痛至极,昏倒在船上 。李、邓两位名将都在这次海战中牺牲,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朝鲜在汉城建了“大报坛”以感谢明朝相救 。之后明军回国,朝鲜对明的感激之情甚至持续到了清初 。明神宗破例在午门犒赏三军,将平秀次等60多名战犯斩首 。《明史》称此为“东洋之捷,万世大功” 。
壬辰战争持续了7年之久,最后终以中朝两国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结束 。这次战争是朝中人民军并肩战斗共同夺取胜利的一役,体现了中朝人民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 。通过这次卫国战争,朝鲜人民维护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侵吞朝鲜,染指中国的侵略企图 。但这场战争也反映了明军的腐败,不过更反映了一个事实:统一日本的主力日军也不能打败腐败的明军 。
受此役鼓舞,7月17日拂晓,中日两国军队终于开始发生冲突 。祖承训认为日军“蛮夷野人,安能于天朝大军抗衡哉?”,轻率地调动全部兵力进攻平壤 。当时连续降雨,道路泥泞,以骑兵为主的明兵很难施展威力 。当冲入好象是空城的平壤时,立刻遭到了小西行长部的伏击 。日军的火铳队发挥了极大的威力,戴朝弃、史儒当场身亡,其余兵将更是死伤惨重 。祖承训一天之内退到大定江,然后撤回国内 。平壤攻防战使本来对明朝尚有一定戒心的秀吉再无提防之意,立即派岛津义弘增兵朝鲜,企图从陆地支援小西、加藤、黑田部 。
出乎秀吉意料,因为以加藤清正为首的日军在朝鲜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使得朝鲜人恨极日军,各地义军蜂拥而起,甚至连和尚都组成僧兵(不是日本那种职业僧兵)来抵抗日军,逐渐代替官兵形成抗日的主力 。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使日军陆地的补给线也不稳定,而且还要分掉不少兵力来.骚乱,于是秀吉不得不打消了立刻进军义州的计划 。日军小行西长为麻痹明军,佯装和谈,狂妄地提出以大同江为界,将平壤以西归还朝鲜,意欲吞并平壤以南的大片领土 。这种损害朝鲜人民利益的和议,遭到明朝的拒绝 。
万历二十年十二月,明朝政府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都督,增派4万兵力渡过鸭绿江,大举援助朝鲜 。1593年1月3日明军进驻肃川,会合朝鲜士兵,开始了第二次平壤攻防战 。
经过周密部署,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1月7日明军进军平壤,与日军的精锐部队3万人遭遇 。李如松竖起一面大白旗,上书“自投旗下者免死” 。次日总攻开始,李如松命游击将军吴惟忠攻北牡丹峰,副总兵祖承训伪装成朝鲜军队攻城西南,自己亲率敢死队攻东南,同时以火攻对抗 。小西行长则占有地利,退缩在练光亭的土窟中用火枪不断射击,日军素轻朝鲜军队,全力应付其它两路 。待祖承训登城露出明军号衣,小西信长大惊失色,赶来救援,是时李如松等已相继进城 。战斗非常激烈,劲弩齐发,火焰蔽空,中朝将士奋勇当先 。神机营参将骆尚志冒险登城,腹部被滚石打伤,仍然屹立不动 。60多岁的游击将领吴惟忠,胸部中弹洞穿,犹奋呼督战不已 。李如柏的头盔中弹,李如松的坐骑被炮击毙,都置之不顾,愈战愈勇 。激战到近中午,日军纷纷逃窜,中朝军队凯旋入城 。此战共消灭敌人1万余人,俘虏无数,逃散日军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一,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的战局 。朝鲜史书称:“正月初八日壬戍进攻平壤,不崇朝而城破,除焚溺斩杀之外,余贼丧魄,逃遁 。其军威之盛,战胜之速,委前史所未有 。”二月,朝鲜军民也在幸州守城战中击退日军,取得辉煌胜利 。朝鲜爱国官兵在明军的协同支援下,一举收复西京、开城、汉城,日军退据釜山,朝鲜国土几乎全部光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