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天文学家刘焯的资料及历史贡献( 二 )
成就
刘焯的著述有《稽极》十卷、《历书》十卷、《五经述议》等书,后散失 。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辑有《尚书刘氏义疏》1卷 。唐魏征《隋书》“儒林”中介绍刘焯时说:“论者以为数百年以来,博学通儒,无能出其右者 。”现代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第三册中写到“隋朝最著名的儒生只有刘焯、刘炫二人 。”
主要科学贡献
一、在《皇极历》中,他首次考虑视运动的不均匀性,并主张改革推算二十四节气的方法,废除传统的平气,使用他创立的定气法 。这些主张,直到1645年才被清朝颁行的《时宪历》采用,从而完成了中国历法上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大改革 。
二、刘焯力主实测地球子午线 。源起是中国史书记载说,南北相距1千里的两个点,在夏至的正午分别立一八尺长的测杆,它的影子相差一寸,即“千里影差一寸”说 。刘焯第一个对此谬论提出异议 。后于724年,唐张遂等才实现了刘焯的遗愿,并证实了刘焯立论的正确性 。
三、他较为精确地计算出岁差(假定太阳视运动的出发点是春分点,一年后太阳并不能回到原来的春分点,而是差一小段距离,春分点遂渐西移的现象叫岁差),定出了春分点每75年在黄道上西移1度 。而此前晋代天文学虞喜算出的是50年差1度,与实际的71年又8个月差1度相比,刘焯的计算要精确的多 。唐、宋时期,大都沿用刘焯的数值 。
刘焯的创见和一些论断,在当时未被采纳,但却在后世被接受,或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发展、改进 。因而他对科学的贡献是不容磨灭的 。
后记
《历书》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一部天文专著,在中华古代的科学史上占有重
要的一席之地,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对于该书的作者,史册上记述的很少,曾经一度,人们还认为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
刘焯天资非常聪明 。据说,少年时代,先后跟从多位老师学习《诗经》、《左传》、《周礼》、《仪礼》和《礼记》时,他的天资就开始显现出来,但这些老师们的讲课水平根本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望,每次他都未等学业结束就离开了 。后来,他帮一位藏书家刘智海整理典籍,埋头十年,以致穷困潦倒,连吃饭穿衣都发生困难 。但这个时候的刘焯,却已是精神上的富人,并因深通儒家学说而远近闻名,不久后当了州博士,充分沾了知识分子的光 。
随后,刘焯开始平步青云,年纪轻轻就成了员外将军,有机会参加编纂国史、议定乐律和历法 。在与京城各大学子研究古今贤达之士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时,他那满肚子的学问更是厚积薄发 。每次他一落座,辩论诘问之声四起,却没一个人能把他驳倒 。但官场风云变幻莫测,因一起偶然事件,刘焯38岁那年遭遇诽谤,罢官回乡,专以教书著述为主 。这期间他对《九章算术》、《周髀算经》、《七曜历书》等十几部涉及日月运行、山川地理的著作悉心研究,著出了《稽极》、《历书》和《五经述议》,这些都成为当时的天文名著 。当读到这些观点新颖、见解独到的著作时,不计其数的儒者和年轻学生纷纷以他为偶像,不远千里前来当面求教 。有人评论说:几百年来,凡学识渊博、精通儒学的人,没有能够超过他的 。可以说,刘焯如果能乘势而上,广收门徒,中华民族的史册上也许又会再现一个“孔子第二”了 。
推荐阅读
- 隋唐五代服饰 隋代女子服饰
- 天文学家郭守敬的成就是什么 郭守敬纪念馆在哪
- 隋唐五代服饰 隋代平巾帻和笼冠
- 天文学家发现一怪异物体围绕星系运行
- 西安考古发现隋代秦州刺史墓
- 大发现!天文学家发现遥远星系含有大量气体
- 山西考古重大发现!隋代晋阳宫“浮出水面”
- 薛道衡简介 隋代著名诗人内史侍郎薛道衡生平
- 唐太宗贞观之治系造假?这一时期远不如隋代
- 历史揭秘:一代天文学家李淳风怎么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