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的10大误区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营养品,而且“母乳喂养对宝宝益处多”的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了,但还是有很多新妈妈对哺乳存在着种种认识或做法上的误区,导致不健康的哺乳或者不能坚持母乳喂养 。现在我们来为大家一一解惑 。
误区1 母乳6个月后就没营养了
【母乳喂养的10大误区】我们常常听到说,母乳6个月后就没有营养了,或者有些人会说宝宝一岁后就没有营养了 。其实母乳的营养一直在变化,宝宝初生、几周、一岁甚至更大的时候,母乳的成分是不同的,甚至每一天不同的时间,母乳也会发生变化 。母乳是根据宝宝身体的需求产生的,宝宝的需求在变,母乳也在变 。
宝宝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初生到三四个月的时候,宝宝长得特别快,所以母乳里的脂肪含量也特别高 。这个时候如果把奶挤出来,可以看到奶水特别白、浓,这样的奶营养特别丰富;而宝宝1~3岁时,他的生长速度减慢,对营养的要求不如以前高,所以母乳的营养成分也没以前高,脂肪含量降低,奶水也就没这么浓了 。
妈妈大可放心,不同阶段的母乳都是专门为宝宝该阶段而“配方”生产的,里面的成分最适合宝宝的生长,比起任何别的辅食,如蔬菜、水果、稀饭、肉,母乳的营养价值是最高的 。
当然了,宝宝半岁以后,他也希望开始吃辅食,身体上也有这个需求,所以宝宝在这个阶段可以开始加辅食 。刚开始加的时候,不要加太多,因为宝宝一岁以内,奶还是主食 。
误区2 乳房不胀了,乳汁不够了
有的时候,三、四个月以后,妈妈发现乳房不胀了,就担心是奶不够,其实是妈妈的乳房跟宝宝达到供需平衡了,所以乳房是软的 。妈妈刚生完宝宝时,她的产奶荷尔蒙会骤然增高,产奶量比宝宝的需求要多,所以乳房常常发涨,需要挤掉一些 。但挤的时候不要挤光,可以留一点,这样妈妈的产奶量和宝宝的需求才会达到平衡;如果每次都挤光,那产奶就会一直供大于求,因为妈妈的乳房会“以为”宝宝需要这么多奶 。
如果奶太多,妈妈可以用卷心菜的叶子放在乳罩里,或者喝薄荷茶来减少奶量 。当妈妈和宝宝达到产奶供需的平衡时,乳房就不会胀了,会觉得比较舒适 。除非宝宝多睡一小时,妈妈才会觉得有点胀 。
误区3 一定要一边喝10~15分钟,再换一边
其实不需要,国际母乳会提倡的是:让宝宝自己决定什么时候不吃一边、再换另一边 。当他自己不吃了,或者睡着了,你可以试一下让他吃吃第二边,有的宝宝会吃,有的宝宝不需要吃了,不用强迫他 。
有的妈妈乳房容量没有别的妈妈大,宝宝吃一边没有吃饱,那就要吃两边,或者一边要吃很长时间,这都没有关系 。而有的妈妈,她的宝宝胃口小,她的乳房容量偏偏是大的,那宝宝只要吃一边就够了 。乳房容量、宝宝胃容量、成长的因素、基因,有很多因素会导致宝宝吃奶的方式不一样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看孩子,别看钟” 。宝宝会告诉我们,他什么时候吃饱了,什么时候还要吃 。
误区4 吃到后面乳房瘪瘪了,就没有乳汁了
虽然到后面乳房瘪瘪了,但还会有喷乳反射,宝宝还是会吃到很多奶 。因为你的血液一直在循环,所以乳房会一直产乳 。后面虽然乳流量变慢了,但会一直产奶,而且现产的奶脂肪含量高,会很浓很白,宝宝可能不需要喝很多就饱了,就好比是吃了很多奶油 。
误区5 每次宝宝吃完,都要把剩下的乳汁挤出
这也是个误区 。越挤奶越多,但奶太多了,也会有些问题,比如得乳腺炎、乳腺闭塞 。另外,如果奶太多了,通常没有喝到后乳,宝宝就饱了,所以大便可能是绿色的,会有泡沫,会觉得胀气;而且前乳比较稀,宝宝就会频繁要求喝奶,这样喝的次数越多,妈妈就挤得越多,挤得越多奶也越多,形成恶性循环 。
我们鼓励妈妈自然一点,不用挤得太多,除非是太胀,就稍微挤一点,挤到乳房软一点就可以了 。
误区6 上班了,乳汁的质量就变差了
奶还是同样有营养的,只是精神压力大的时候,会减少产奶量 。但这一般都是一时的,因为压力是会过去的,加上周末和宝宝呆在一起,产奶量就回升了 。如果确实是奶量少了,那妈妈就需要花几天时间频繁地挤下奶 。不用挤太长时间,每1 。5小时挤5分钟 。或周末除了频繁地喂宝宝,每次喂完后再挤1分钟 。另外可以吃点药催奶,常用的有通草、王不留行等,还有种不太常见,叫葫芦巴,效果也非常好 。
推荐阅读
- 急性阑尾炎手术后的饮食问题
- 眼皮跳的食疗方法都有什么
- 口腔溃疡到底吃什么好的最快?
- 未老先衰?都是一个“情”惹的祸
- 便秘能吃白芍吗
- 灵芝吃了拉肚子怎么回事
- 洗脸水加盐的做法
- 护肝明目的食物有哪些
-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山楂汤帮你排毒补胃
- 肝炎吃什么好 老年肝炎的一日三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