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AI能写出村上春树的小说?

■姜建强
最近在看山中伸弥和羽生善治的对话体新著《人类的未来 , AI的未来》 。 山中伸弥是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所长、教授、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 羽生善治是将棋棋士、永世七冠(在将棋七项赛事中均获“永世”称号)、国民荣誉奖获得者 。 一个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奇人 , 一个是人智领域的超人;一个对尖端医疗能否医治百病设问 , 一个对棋士为何输给AI(人工智能)反思 。 由此而引发未来人类会被AI控制、AI最终会取代人类、百年后世界将是什么模样等热门话题 。 虽然无法逃逸用先验知识结构生出的知识来源来谈论未来 , 虽然还是用“心外无物”这个古已有之的心智结构来讨论AI , 但对谈本身已足够智慧与精彩 , 思考回路也足够清晰与明了 。
山中伸弥在2006年向世界宣布成功制造出老鼠的iPS细胞 。 2007年宣布成功制造出人类的iPS细胞 。 2014年秋天 , 在全球首次用iPS细胞培养出视网膜细胞 , 将之手术移植于老年黄斑变性患者 。 iPS细胞 , 全称“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 简言之就是有能力变成任何细胞的细胞 。 因是人工制作 , 故叫“诱导性” 。 iPS细胞的辉煌前景在于最终可培养出内脏器官 。 所以山中说 , “利用iPS细胞培养器官 , 已不再是梦” 。 不过即便如此 , 山中认为要彻底解析一个人30亿个碱基的人类基因 , 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 目前为止 , 人类用30年时间 , 只明白了受精卵发育成生物机制的一成 , 即1% , 还有99%还一无所知 , 仿佛是无法探明的“黑洞” , 所以对人类而言就失去意义 。
在人智的将棋世界 , 羽生善治坦承 , AI赶上人类的速度确实“大大超出预期” 。 2016年3月 , AI的阿尔法围棋以四胜一负的压倒性胜利 , 击败世界顶尖围棋选手李世石 , 震惊全球 。 阿尔法围棋的可怕之处在于有“启发式” , 也就是说能给出不一定是正确的答案 , 但可通过估算来确定大体符合要求的答案 。 羽生说这相当于“人类的第六感” 。 2017年4月的电王战上 , 将棋软件“PONANZA”对佐藤天彦名人两战两胜 。 羽生说 , 我被软件下出同一手 , 还被它一步步修改说“这是正解 , 真是可怕的世界” 。 而国际象棋早在1997年 , IBM的“深蓝”首次战胜了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 。 总之 , 机器之间可以24小时满负荷对战 , 以1秒一局或10秒一局的速度积累几十万、几百万场对局数据 , 人类对此完全望尘莫及 。

不过 , 在羽生看来 , AI对局的棋谱 , 首先缺乏连续性或一惯性这种人类才有的美感 。 其次是没有流程的概念 , 每一步都指向当前局面下最好的一手 。 虽然看上去每一步都惊心 , 但人类是绝对不会选择这种危险的下法的 。 因为人类有怕输的稳扎稳打心理心像 , 而这是AI无法拥有的 。 再次 , AI不会下“招待棋”(或曰安慰棋) 。 要在胶着的对战之后输掉棋局 , 而且输得不显山水、让对手心满意足的这种人类行为 , AI很难做到 , 难度就在于怎样掩饰故意而为之的行为 。
为此在羽生看来 , 虽然不断引入随机变量 , AI也有可能做出创造性的工作 , 但和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 有些创造只有人类才能实现 。 AI擅长根据数据预测人们喜欢的东西 , 但人类喜欢意外的天性 , 喜欢自己都难以置信的直觉 , 喜欢莫名其妙的可能性 , 这些AI无法预测 。 现在AI也能写诗 , 但不具有文本意义 。 “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 AI能写出吗?这就在终极意义上表明人还是人 , 物就是物 。 物的东西需要还原论 , 人的东西需要现象学 。
在书中 , 羽生和山中有同感的是AI能作出巴赫的曲子 , 但写不出村上春树的小说 。 AI之所以写不出村上的小说 , 山中认为主要是在于我们称之为直觉的东西 , AI不可能具有 。 羽生则认为AI擅长的是优化 , 它没有我们称之为的审美力 。 让AI学会像人类看到自然风景时感到“真漂亮”的美意识 , 几乎不可能 。 这令人想起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 , 写绿子问渡边:夏末阳光中的白烟是什么?渡边说不知道 。 绿子说 , 那是烧卫生棉的烟 。 原来绿子上的是女子学校 , 她知道一天至少有180人份的卫生棉被当垃圾焚烧 。 这里 , 白烟不是烟 , 白烟是女生 , 白烟是生理 。 非常逆向 , 非常禅意 。 这个逆向、这个禅意 , AI能表现吗?
两位作者还提到 , 由日本国立信息研究所新井纪子教授推动的“小东君”(2011年启动的机器人能否考入东京大学人工智能项目) , 在2016年11月放弃考东大这件事 。 “小东君”为何弃考?作者没有解说 。 依笔者所见 , 就在于“小东君”阅读理解能力有限 , 就是说缺乏人类所具有的常识和逻辑 。 如英文造句“我很热 , 所以——” , 人类学生可轻易接上“所以我想喝凉的”“所以我想开空调”等 , 但“小东君”则依据英语语法基则和网络出现的频率造句“很冷要喝水” , 因此英文成绩始终上不去 。
总之 , 该书以对话体形式 , 碰撞两位不同领域作者的思考回路 , 生动有趣 。 虽是“人类会灭绝吗”等严肃话题 , 但读来轻松惬意 , 激发想象 。 书的最后 , 作者给出的最终思考是:虽然AI技术再进步也无法取代人类 , 但它或许会帮助我们解决其他威胁人类文明的风险 , 如气候变化、巨型陨石撞击、火山喷发等 , 甚至还有核战争 。 AI或许向会人类发出严厉的警告从而帮助人类克制自己 , 也就是说 , 人类因为有了AI , 将免于被灭绝的命运 。 人类将与AI共生 。
这就想起书中一张图片 。 山中伸弥的研究室 , 挂在墙上的匾额是“人间万事塞翁马” 。 世上何为幸福何为灾祸 , 委实难料 。 这是中国古人的智慧 , 当然也是人类的智慧 。 “难料” , 就是人类对AI抱有的心情 。 上海译文出版社能及时翻译出版这本书 , 并将其收入“译文视野”丛书 , 表明的或许也是这种心情吧 。 这样看 , 谈论人类未来 , 谈论AI未来 , 此书不可不读 。 因为因果律只存于我们心中 。
【意义|AI能写出村上春树的小说?】【编辑:上官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