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滚动|“隔离一天赔付千元”,隔离险靠谱吗?
文/子渡编辑/云歌
来源:侠客岛
最近 , 一些主打“隔离津贴”“防疫补助”的保险产品悄然升温 。
这些产品号称 , 保费最低9.9元 , 最高百元 , 一旦投保人因疫情被隔离 , 每日最高可获赔上千元 。 投保对象也不挑 , 幼儿老者都能投 , 生活节奏快、流动性强的年轻群体则是主要目标群体 。
“保费低、赔付高、投保易” , 听起来很美 。 眼下变异毒株仍在全球肆虐 , 国内也有多地散发 , 一旦隔离或感染病毒 , 人们的工作生活被打断 , 经济来源也可能受影响 。 于是有商家顺水推舟 , 设计了“隔离赔付” , 想用“兜底性条款”打开市场 。
不过 , “防疫隔离险”真像宣传的这么香吗?
文章图片
图1/2
(图源:网络)
一
拿某平台销售的“众安护身保新冠意外险”来说 , 单笔售价14.9元 , 可参保人群从满月婴儿到80岁老者 。
细看协议条款 , 30天保障期内 , 投保人“若因新冠肺炎身故” , 可获赔20万元;若为同一运营空间内自费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 , 每天可赔200元 , 最长14天;若确诊新冠肺炎 , 依症状轻重可有不同额度赔付 。
岛叔注意到 , 这份保险还包括公共交通工具意外身故或伤残的赔付内容 , 例如航空意外保额500万元、火车意外保额50万元、轮船意外保额50万元等 。
【媒体滚动|“隔离一天赔付千元”,隔离险靠谱吗?】同一款保险 , 又有新冠肺炎疫情 , 又有意外交通事故 , 究竟谁是“主菜”?
早在2020年2月 , 银保监会就“意外险、疾病险等险种的责任范围进一步扩展至新冠肺炎”做出明确要求——
“部分消费者关心现在某些公司提到的开发专属新冠肺炎的保险保障 。 由于缺乏定价数据基础 , 为防止侵害消费者权益 , 银保监会禁止保险公司开发此类单一责任产品 。 目前 , 相关公司扩展责任后的既有保险产品 , 前面提到有400余款 , 扩展责任以后 , 能够涵盖疫情防控期间新冠肺炎导致的重疾、残疾和身故风险等 , 消费者可具体查询各保险公司官网公告 。 ”
不难看出 , 以疫情为保障内容的保险 , 首先本质上不能是保险公司专门针对疫情开发的“单一责任产品”(这是监管层明令禁止的) , 只能是意外险、疾病险等险种的扩展 。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一款14.9元的“疫情隔离险”产品 , 从封顶赔付金额来看 , 反而是交通意外占绝对大头 。
文章图片
图2/2
银保监会(图源:网络)
二
“主菜”不是疫情保障 , 但近期疫情反弹 , 商家就顺手以此为噱头吸引眼球了 。
保险公司不是公益机构 , 其目的是盈利 。 保险公司采取“多对一”模式 , 通过扩大覆盖面、多收保费来分散单一客户出现风险时造成的损失 。 在此过程中 , 通过一系列风险精算、保费投资、条款设置 , 保险公司可以尽量降低理赔成本 , 实现总体上“稳赚不赔” 。
“防疫隔离险”同样体现了趋利避害的设计思路 。 例如“众安护身保新冠意外险”规定 , 隔离津贴的赔付前提是“同一空间内有密切接触” , 或“在保险期间及在保险期间结束后21天内确诊后自费集中隔离” 。 换言之 , 假如你是密接 , 但并非“在同一空间内”的密接(密接包括发病前4天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 , 或属于“次密接” , 隔离不能获赔;非确诊、非自费的隔离 , 也不能赔付 。
再如“复星联合爱无忧意外伤害保险” , 理赔条款中写着“本保险责任等待期为3天 , 在等待期内开始强制隔离的 , 我们对本次完整的隔离不承担保险责任”——投保3天内被隔离 , 不赔 。
可见 , 所谓“防疫隔离险”的理赔条件 , 与投保人出行规律及各地防疫政策实际情况还有不小的差别 。
三
那么 , “防疫隔离险”果真一无是处吗?也不是 。 其实只要符合监管规定 , 回归“保险”本源 , 还是有不少价值的 。 只不过 , 促进相关产品乃至行业健康发展 , 需要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共同努力 。
首先 , 保险公司具有专业知识优势和“最终解释权” , 必须自我约束 , 避免打擦边球 。
《保险法》明确规定: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 , 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 , 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 , 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 , 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
如果保险产品包含防疫、隔离等内容 , 保险公司应该充分告知消费者理赔规则 , 切实帮助担心疫情防控影响自己生活的人 , 双方开诚布公“算明白账” 。 如果为了冲保费冲销量 , 打着防疫的幌子 , 将公平合理的商业保险作为“福利”甚至“躺赚”进行营销 , 就不地道了 。
作为消费者 , 咱也得头脑清醒 , 理性看待各类保险产品所谓的“福利” 。
“防疫隔离险”的种种特点 , 让岛叔想起了近几年比较火的“普惠健康保” , 后者同样是门槛低、保费低、理赔高、网络销售 。 当时就有专家指出 , 普惠型保险本质上是商业保险 , 其可持续性取决于参保人数、保费高低、赔付额度、受益范围 。
“防疫隔离险”何尝不是如此呢?即便是互联网销售改变了保险“高大上”的形象 , 但商业保险始终没那么多羊毛可薅 。 大家一定要看清条款再下单 , 保险可不像有些人说的 , 创造条件被隔离 , “发一笔财” 。 对待保险的正确心态 , 应该是希望保费打水漂 , 而非“出险”“中大奖” 。
毕竟 , 平安是福 。
推荐阅读
- 质量|首个“流浪黑洞”被发现,比太阳大7倍,科学家观测6年才发现了它
- 处理单元|出行洞察:DPU市场火热,“芯”战场发展前景如何?
- 保障|让场馆更快暖起来!航天技术保障云顶滑雪公园“绿色供暖”
- 过程|冬奥水下火炬传递机器人有颗“河工芯”
- Intel|英特尔的自我革命:要“接大腿”必须先拆分自己?
- 媒体播放器|疑似B站猝死员工表妹发声:事发后未慰问未协商
- Tesla|特斯拉取消雷达并未解决“幽灵刹车”问题 投诉反而有所增加
- 雪花|演员脚下雪花“如影随形”背后是世界首创的地面屏幕显示交互系统
- 青少年|全部免费!郑州“新地标”将于6月1日前后开馆
- 旗舰|小米卢伟冰:“旗舰焊门员”Redmi K40 已进入退市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