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怪杰辜鸿铭 辜鸿铭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二 )
辜鸿铭早在1884年发表的《中国学》一文中就指出:理雅各翻译《中国经典》的工作不过是应时之需,虽然数量惊人,但并不都令人满意 。辜鸿铭认为正是这些传教士和汉学家歪曲了儒家经典的原义,糟蹋了中国文化,并导致西方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产生种种偏见 。为了消除这些偏见,他决定自己翻译儒家经典 。1898年辜鸿铭在上海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译著《论语》
(TheDiscoursesandSayingsofConfucius:ANewSpecialTranslation,IllustratedwithQuotationsfromGoetheandOtherWriters),1906年又推出了第二本译著《中庸》(TheUniversalOrderorConductofLife),后来他又翻译了《大学》(HigherEducation),但是没有正式出版发行 。他在《论语》译序中声称:我们只想在此表达一个愿望,希望那些有教养有思想的英国人在耐心读过我们的译作之后,能够反思一下他们对中国人已有的成见,并能因此修正谬见,改变他们对于中英两国人民与人民、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态度 。
辜鸿铭翻译儒经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意译法,即采用“动态对等”的方法,使译文在表达思想方面起到与原文相同的作用,而不是原文与译文之间字栉句比的机械性转换 。在《论语》译序中,他就明确指出他的翻译目的是“让普通英语读者能看懂这本给了中国人智力和道德风貌的中文小册子”,因此他努力“使孔子及其弟子的谈话方式,就像有教养的英国人在表达与这些中国俊杰同样的思想时一样 。”在《中庸》译序中,他进一步阐明他的翻译观点:“彻底掌握其中之意义,不仅译出原作的文字,还要再现原作的风格 。”辜鸿铭在具体的翻译工作中,确实努力实践着这一翻译宗旨 。
辜鸿铭再现原作风格的努力还体现在以诗译诗,即把《论语》、《中庸》等中出现的诗歌片段同样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 。由于辜氏精通中英文,所以译得颇为成功 。
辜鸿铭翻译儒家书籍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引用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这在儒经翻译史上还是第一次 。辜鸿铭在《论语》译序中解释了其用意:“为了让读者彻底理解书中思想的含义,我们引用了欧洲一些非常著名作家的话,作为注释 。通过唤起业已熟悉的思路,这些注释或许可以吸引那些了解这些作家的读者 。”近代中国于西方的文化交流虽然是双向的,但“西学东渐”的势力始终要比“东学西渐”强大得多,且西方人在对东学进行选择时总是带着殖民者高高在上的蔑视态度,因此,与东方文化的隔膜甚深 。在这种情况下,辜氏的儒经注释法对于帮助西方读者理解中国文化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
除了引用欧洲名家作注之外,辜氏还在注释中将书中出现的中国人物、中国朝代与西方历史上具有相似特点的人物和时间段作横向比较 。如将颜回比作圣·约翰,子路比作圣·彼得,尧比作亚伯拉罕等 。对于夏朝这样一个时间概念,辜鸿铭作了这样的比拟:夏朝之于孔子时代的人就如希腊历史之于现代欧洲人 。这样的比较未必恰当,但却有助于那些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人更好地把握儒家经典的内容 。
辜鸿铭所译的《论语》、《中庸》等较之以前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的儒经译本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说是儒经西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由于思想和时代的局限性,他的译作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 。
辜鸿铭译经最大的缺点在于过分意译 。其表现之一就是在把握大意的前提下,随意增添许多原文没有的内容 。对于辜鸿铭英译儒经,曾存在过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一种是赞美推崇,一种是否定批评 。持前一种观点的以林语堂为代表 。林语堂在《从异教徒到基督教徒》一书中这样评价道:“他(辜鸿铭)了不起的功绩是翻译了儒家《四书》的三部,不只是忠实的翻译,而且是一种创造性的翻译,古代经典的光透过一种深的了然的哲学的注入 。他事实上扮演东方观念与西方观念的电镀匠 。他的《孔子的言论》,饰以歌德、席勒、罗斯金、及朱贝尔的有启发性的妙语 。有关儒家书籍的翻译,得力于他对原作的深切了解 。”持否定态度的则以王国维为代表 。王国维曾认真研读过辜氏翻译的《中庸》,并著书《辜汤生英译〈中庸〉后》一文指陈其中大小弊病若干条,认为辜鸿铭的翻译尝试乃一大失败 。
不管人们对辜鸿铭译经活动的评价如何,但他对中华文化的阐释宣扬功不可没 。他所译的《论语》,流传甚广;所译的《中庸》曾被收入在《东方智慧丛书》中 。辜鸿铭也因此在西方声名大噪 。他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性把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世界,在中西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推荐阅读
- 清末历史的拐点 同意立宪的慈禧太后恰好去世
- 古代皇帝与后妃不能同桌的清末皇家团圆饭
- 清末历史上袁世凯如何设计让皇帝溥仪退位的
- 清末怪杰辜鸿铭个人资料 辜鸿铭的子女后人简介
- 被遗忘的清末饥荒 饥民把石子磨成粉充饥
- 清朝密史 满清末代的格格最后都嫁给了谁
- 清末店主私贩军火发大财 死在劫匪枪下遭报应
- 清末强推“义务教育” 孩子纷纷就读私塾避风头
- 清末留学潮 为何多选择去日本进行留学?
- 还原真相 暗器之王血滴子真实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