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被负面口碑淹没的红布林,困在了商业模式里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年,二手交易平台的发展如火如荼。除了咸鱼等综合型的二手平台以外,垂直细分成为了大趋势。例如主打3C的爱回收、转转,主打二手书的孔夫子二手书,以及以奢侈品产品为定位的寺库、红布林等。不过,无论平台从哪种垂类产品切入,二手商品在线交易的逻辑,却大同小异。
以红布林为例,据了解,该平台在奢侈品交易方面,有20道鉴定流程,以保证商品通过审核、上架、验真、估价、保养、仓储等多道鉴定工序,为用户提供二手奢侈品网购体验。
因此,相比新品电商只需下单、发货、收货而言,二手商品的在线交易流程与商业逻辑更为复杂,品质与服务更难管控。也正因为如此,二手交易平台成为了市场监督部门处罚、用户投诉集中的重灾区。
红布林也不例外,在各大投诉平台上,关于红布林规则不清、佣金过高、质量不可靠的投诉可谓满天飞。如果说这只是这家平台的偶然现象与表面的不堪,那么其深层次的原因以及潜伏的问题,更令人深思。
赛道火热,红布林却焦虑无比
二手交易平台的发展,可以追溯到5年前,彼时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咸鱼、转转等综合二手交易平台相继崛起。如今,随着整个市场的大浪淘沙,这类平台向垂直细分、降维竞争的方向转型,已经成为必然。
例如,转转就从早期的综合型二手交易平台,转型聚焦手机等3C商品的交易,甚至连曾经以C2C为主的平台模式,也逐步尝试进行B2C、B2B、C2B、C2B2C等多种业务模式转型。不过,在这样的模式下,同样不缺爱回收等实力强劲的玩家与之瓜分市场。
而在红布林所在的奢侈品二手交易赛道,同样是前仆后继。据了解,二手奢侈品交易行业由来已久,最先源于日本。而这个舶来品,真正在国内被发扬光大,是在2001年,姚君达就在香港创建了线下连锁品牌“米兰站”,并用数年的时间,将连锁店开到了北京等内地城市,并于2011年,成功登陆了港交所。

交易|被负面口碑淹没的红布林,困在了商业模式里
文章插图

不过,出道即巅峰的的米兰,也由盛及衰,在最近几年反响平平,随着寺库、红布林等线上二手奢侈品平台的相继崛起,米兰等依托线下模式的企业,也越来越没有存在感。甚至据米兰站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其年度收益约为1.76亿港元,亏损额则达到310万港元。
实际上,线下二手奢侈品平台衰落的同时,虽然线上二手奢侈品平台早年吃尽互联网红利,但是也并非高枕无忧。例如,近日网上就有传闻,国内知名二手交易平台寺库陷破产申请纠纷,更有多家媒体报道,寺库陷困局股价暴跌97%,或被纳市强制摘牌。
与此同时,继2020年12月完成数千万美元B2轮融资的红布林,也因为在线二手交易模式带来口碑、服务等负面影响挥之不去,以及各大互联网巨头争相入局,而陷入用户增量的瓶颈。
例如,同为二手奢侈品交易为主营业务的直播电商渠道品牌妃鱼,就是其劲敌之一。去年6月,该平台也宣布完成近3000万美元B轮融资,与传统的在线交易模式相比,直播电商显然更具优势,也更符合时代潮流。其在巨额资本的加持下,对于红布林的冲击,不言而喻。
而且,京东也在2017年7月开设了奢侈品服务体验中心“京东奢护”,在店内加入了专门的二手奢侈品售卖区。据多家媒体报道,抖音、快手近两年也高调杀入二手电商行业,并重金加码二手奢侈品电商。
由此可见,在火热的奢侈品二手交易赛道,可谓十分拥挤,而且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甚至很多业内人士在寺库被传破产后,用“全军覆没”这个词来形容这个赛道。红布林之类的平台甚至没有在讨论之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