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嫉恶如仇不能成大事的典型,嫉恶如仇者为何不能成大事?( 四 )


那位曾经在嘉靖手中救下海瑞的大太监黄锦熟悉明史的估计有印象 , 史书上好评不少 。 连他都是这么告诉嘉靖的:“此人性格极端乖戾 , 朝臣无不厌之 。 无人愿与之亲近 。 ”所以当海瑞升任应天巡抚的时候 , 应天许多官员纷纷辞职或者申请调到他处 , 无人愿与其共事 。
其五岁的女儿只因为接了另一个男人的饼就被其被活活饿死这个故事由于其真伪不明 , 我们就不说了 , 但其后来妻妾先后自杀却是不争的事实 , 俗话说 , 人生除死无大事 , 可以想见这两个女人在海家的悲惨境遇 , 并且导致的绝望地步到了何种程度 , 海瑞即便没有直接责任 , 但相信也有偏执性格下的冷暴力责任 。

我们还可以从下面这个事例来看看其性格偏执到了什么地步 , 海瑞当年因为那封千古留名的天下第一谏:《治安疏》被逮捕后 , 在嘉靖的雷霆之怒下 , 海瑞生死难测 , 好友何以尚不顾生死上疏救援 , 结果也被抓入诏狱 。
在狱中 , 海瑞倒没吃什么苦 , 反倒是何以尚却吃了大苦头 , 被日夜拷打 , 浑身遍体鳞伤、九死一生 。 后来海瑞被启用担任吏部右侍郎的时候 , 何以尚也被调到吏部成为他的下属 。 见面的时候 , 海瑞以长官之礼傲然接待何以尚 , 何以尚心中颇有不平 , 禁不住问海瑞:以当年生死与共的交情 , 你难道就不能以客礼相待?
海瑞的回答是:朝廷礼制如此 , 岂可改之 。 结果何以尚当场与他绝交 , 临别恨恨甩下一句狠话:“不及黄泉 , 无相见也” 。 海瑞的古板与固执由此可见一斑 。 从此事身上我们也可看出为何海瑞一生只能独力对抗整个明代官场了 。 同时 , 这里也请身为父母的人看后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一定要引以为戒 。
我们再来看看海瑞的政绩 。
历史对海瑞的政绩主要评价是:打击豪强 , 疏浚河道 , 修筑水利工程 , 严惩贪官污吏 , 禁止徇私受贿 , 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 , 遂有“海青天”之称 。 对于这些让我们来一一看看 。

疏浚河道 , 修筑水利工程 。 这件事主要说的是当年海瑞曾经亲自领导百姓疏通淞江口、白茆河河道一事 。 海瑞为此事倾注了巨大的地方财力和自己的精力 , 在疏浚过程中 , 每天亲自坐船往来于河上 , 不仅亲自监督 , 还亲自带着铁锨簸箕上阵 , 仅仅几个月时间 , 这个巨大的工程就完成了 。
当时有官员评价说:“此为万世之功” , 这项工程施工过程中耗费了朝廷数万两银子 , 很多史书上都在大书特书 , 顾炎武留下的文章中也记载了此事 , 不过遗憾的是还记录了后来的结局 , “三年后 , 河道又堵塞” 。 等于海大人这几个月的巨大人力财力的耗费完全做了一场无用功 。
在打击豪强方面 , 海瑞被百姓称为“海青天” , 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 在他为官过程中 , 每当面对富户与穷人的官司 , 基本都是判弱势一方赢 。 古话说:八字衙门朝南开 , 有理无钱莫进来 。 在海大人这里成了:八字衙门朝南开 , 有理有钱莫进来 。

不过 。 我们看看海瑞的断案标准是什么 , 海瑞对此曾说过:“凡讼之可疑者 , 与其屈其兄 , 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 , 宁屈其侄 。 与其屈贫民 , 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 , 宁屈刁顽 。 事在争产业 , 与其屈小民 , 宁屈乡宦 , 以救弊也 。 事在争言貌 , 与其屈乡宦 , 宁屈小民 , 以存体也 。 ”
我们可以看到 , 这套理论整体总结下来 , 海瑞的断案标准基本就是以道德的标准为准绳 。 而今天的我们知道 , 法律是干什么的 , 就是维护公平和正义的 , 不光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 也起着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 最关键的是不能以弱势和强势来作为判案标准 。
而在海瑞的标准中 , 完全在道德的绑架下而失去了法律的公正 , 这样的标准也将不可避免地会制造无数的冤假错案 。 我们确实不可否认 , 海瑞在执政期间 , 让任下的弱势百姓面对强势豪强的时候 , 有了一种可以依赖的安全感 , 所以其被称为海青天 , 后来还专门为其编撰出了一本《海公案》 。

但人类社会是复杂的 , 民间穷人确实大多是老实本分的老百姓 , 但这群穷人中也有一种人是异类 , 叫“刁民” 。 在这样的心理依仗下 , 所以在海瑞治下还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 , 很多富人被诬告 , 而海瑞大多都是判穷人胜诉!
如曾就有过一起案例 , 某村一个穷人当时向村里一家富户借了一百两银子做生意 , 商定用自己家的几亩田地抵押 , 由于双方都不识字 , 加上还是亲戚 , 富户也比较厚道 , 所以只是订立了一个口头契约 , 在此期间田地归了富户耕种 , 后来借钱人到期还不上钱就想抵赖 , 反倒把富户告到了海大人这里 , 海大人果然也没让他失望 , 直接把这个富户判了杖责三十 , 田地归还穷人 。

推荐阅读